對于區塊鏈技術,很多人都停留在比特幣的認知上,認知深度也只是知道比特幣今天漲了,明天跌了。但是具體區塊鏈是一個什么東西,大家都霧里看花。而能說出“分布式記賬法和去中心化”這些詞的人,在區塊鏈認知上已經擊敗了全球90%以上的人口。
為了很好的理解區塊鏈技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
視頻中的錢都是不透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有銀行這個中心化的手在操控。
我們以房地產為例子,看看中心化的手賺了我們多少錢。

小申同學辛辛苦苦攢了30萬存到銀行,銀行給小申同學每年4%的利息。“某大”房地產公司想給小申同學建一座房子,成本也是30萬。于是從銀行把小申同學的30萬貸款出來,建房子,五年,利息8%。
在這個過程中銀行賺了五年4%的利差,一共6萬,小申同學賺了6萬的利息,“某大”房地產公司支付12萬的利息。
房子建好了,售價100萬。小申同學想買這座房子,于是要求銀行把自己的30萬轉給房地產公司作為首付。并且又從銀行又貸了70萬作為房貸,利息5%,貸款30年,連本帶息175萬,銀行又賺了105萬。
房地產公司把小申同學轉給自己的30萬首付款,歸還原本從銀行借的30萬,利息12萬,一共從小申同學身上賺了58萬。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小申同學一共花了199萬,其中銀行賺了12-6+105=111萬,房地產公司賺了58萬,房子建造成本30萬。
我們考慮一個問題,在一開始的時候,小申同學的30萬存款如果直接借給“某大”房地產公司,而不通過銀行,那么房子也是可以建成。
建成后,小申同學只要給房地產公司合理的利潤——成熟的市場競爭下成本是透明的,利潤也不會太高——也許就20萬去購買房子,一共花費50萬就可以買到原本需要199萬才可以買到的房子。
區塊鏈技術就是擊穿銀行這到封鎖,讓小申同學和房地產公司直接對話,直接進行價值對接和供需對接。
區塊鏈技術可以顛覆現有的商業業態,現在主流的商業模式都是以B2C或者B2B為主,區塊鏈可以從源頭驅動,逆向主導商家。
比如區塊鏈中小申同學還是需要一個房子,他會把房子的形狀,材質和色調等要求發到區塊鏈世界里,“某大”“某某園”“某達”房地產公司都接收到小申同學的需求,幾家房地產公司會在競爭中去爭取小申同學的業務,在這個過程就完成了C2B的一個業態轉換,私人定制會越來越普及。

加密的分布式記賬法
區塊鏈的通俗解釋就是“加密的分布式記賬法”,怎么去理解這個詞呢?我們舉個例子。在一個小學班集體要進行班長競選,這個班有50個同學,每個同學有一張選票,以往的競選機制都是每個同學把自己的選票交給老師,然后再由老師公布競選結果。

這里產生兩個問題,老師對競選結果是有篡改權的,比如老師自己的孩子在班級里,那么可能直接修改競選結果,讓自己的孩子當選;第二種,因為選票都集中在老師手里,選票可能被某個同學偷取,或者老師遺失選票。
為了防止這兩種情況發生,我們采用“分布式記賬法”:每個同學把自己的選票以加密的形式發給其他49個同學,并且在每個人的電腦里記錄下這個結果。
第一個同學投完票,在所有50個同學電腦里都會記錄下這個結果,建立第一個“競選區塊”。第二個同學投完票,我們建立有兩個人選票結果的“競選區塊”直到第50個人競選完,其實每個同學的電腦里都有50個投票結果的“區塊”。我們把這50條競選區塊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競選班長的區塊鏈。

如果有人要修改競選結果,就需要把其余49個人的,每一個區塊都修改掉,這件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這就是分布式記賬法,以后每一個信息的發布都會記錄在相關群體的的電腦上。
比特幣
分布式記賬法固然很好,但是記錄每一個區塊,既費時間,又費儲存空間,那么怎么讓大家心甘情愿的幫你記錄這些數據呢?

區塊鏈發明以一套獎勵機制——標記Token,可以把這個理解為參與條“區塊鏈”的憑證。比如,上面每一個投票的學生都給他們一個棒棒糖做獎勵,那么這個棒棒糖就可以作為參與這個競選投票的身份象征。如果這個棒棒糖是有數量限制的,那么棒棒糖本身就有價值。
有一個網名叫“中本聰”的家伙,他發明了一個公式,這個公式有2100萬個答案,他把這些答案作為數據,形成一個區塊鏈。為了獎勵幫他做區塊鏈數據的人,每一個幫他記錄數據的人他都獎勵50個答案,到了一定階段,他們以減半的形式贈送:25個,12.5個......他給這些答案起了一個名字,叫比特幣。

比特幣就是一個方程式的解,答案只有2100萬個,這就跟我們的黃金具有相同的屬性——數量有限而且稀缺,也就有了貨幣的屬性,這時候比特幣就可以交易了。
每一個比特幣都在區塊鏈上記錄著,每一筆交易全部電腦都會發生修改。這就是把電影視頻里的杯子換成了透明的,每一步改變都在大家的注視下完成。
中本聰

“中本聰”這個名字是一個網名,網絡上有很多關于他本人的信息,但是在幣圈,還沒有真正知道誰是“中本聰”本人。最接近正確答案的是一個澳大利亞的哥們,也幾近被官方認可。
中本聰本人大概有110萬個比特幣,今日(2019.8.18)比特幣的價格是73234元一枚,中本聰手中的比特幣今天值805.6億元。這里的故事大家可以參看幣圈大咖“暴走恭親王”寫的文章《中本聰往事》。
Libra
Libra的中文意思是“天平座”的意思。這個單詞與Facebook聯系起來,就不是那么簡單了。

整整兩個月前的6月18日,Facebook發布“加密貨幣項目Libra白皮書”,Facebook正式發行數字貨幣。現在這個項目正在被美國政府進行聽證會審查,如果通過,我們將重新審視現有的銀行和金融體系。
工業4.0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是全方位的,在每一個領域都可以以區塊鏈為基礎發揮最大的效果。作為人類發展的基礎,我們來看看區塊鏈是怎么服務于工業的。
假如我發明一個技術,可以大大改變汽車的油耗,按照以往的工業流程,我會把這項技術賣給某一個汽車廠家,做一個技術買斷。
但是在區塊鏈的世界里,我不把這一款技術賣給任何一家廠商,而是以加密的形式發布到汽車領域區塊鏈世界。由于我是第一個發布這款技術的,這里就有一個“確權”的動作,證明我是這個技術的發起人,之后每一步數據記錄,都是以我是發起人開始。
全世界的汽車廠商開始關注我這一款技術并且想應用我的技術。我在網絡上發布智能合約:100萬可以擁有我的技術使用權。這樣,每一個向我支付100萬的企業都會獲取到我技術的密碼,提取到我的技術數據。
在工業4.0的時代里面,制造業全部都是機器人生產,購買我技術的廠商只需要把我的技術代碼輸入到機器人的程序中,就可以享受新技術帶來的進步。

在這個過程中溝通效率提升,每一個公司使用技術的成本減少,而我獲得的收益遠遠大于技術買斷。未來世界的任何一個技術,都可以通過區塊鏈高效地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
降維打擊舊世界
那么區塊鏈技術究竟是魔鬼還是天使?
說他是天使,區塊鏈技術確實是改變我們生活的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在文化,金融,工業各個領域都將改變現有的模式。
說他是魔鬼,那么被區塊鏈摧毀的世界將何去何從?
我聽到最好的答案是JOE給我的:E-mail出來的時候革的是郵政的命,當時E-mail并沒有直接打擊郵政,而是在一個世界里同時并存著兩種模式,只是人們漸漸的選擇了前者,而放棄了后者。

在未來所有的商業中,一定是舊的商業與區塊鏈技術同時并存,只不過人們會漸漸選擇區塊鏈的世界,因為他更高效,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