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距離溯源,還差個AI ?
作者|胡瑫
來源|鏈捕手
在市場的倒逼與監管的壓力下,如今絕大多數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企業都將溯源體系建設當做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任務,區塊鏈溯源則憑借其不可篡改性成為溯源行業的最新熱點,并涌現出聯盟鏈與公鏈兩大解決方案。不過,當前的區塊鏈溯源項目在發展路徑上仍然存在種種問題與限制,包括技術性能不足以支撐海量交易數據、各區塊鏈網絡間壁壘深厚難以互通等,迫切需要更多活力來突破既有桎梏。區塊鏈溯源的起因與優勢
在眾多現實場景中,溯源一直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可落地性最強的方向之一,并已經迎來阿里、騰訊等主流互聯網企業的入場。溯源,其本質意義為追朔事物的源頭,后逐漸成為現代商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專用名詞,通常會通過專用硬件設備將商品在生產企業、物流企業與銷售企業等產業鏈上下游產生的信息記錄。一旦產品質量在消費者端出現問題,各方就可以通過特定溯源碼方向追溯該商品的生產方、經手人、運輸方等全部流通信息,從而明確事故方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商品溯源體系對現代社會產品安全以及企業的自我約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從歷史上來看,商品溯源體系最早興起于歐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瘋牛病的蔓延致使民眾安全遭到巨大威脅,歐盟各國便紛紛開始了對牛肉質量安全的追溯,并逐漸形成比較完善的食品追溯體系,實現了「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監管。本世紀初,歐盟 、美國等發達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本土或進口食品都必須通過產品上的特定信息記錄對生產原料與過程進行追溯,此后又成為多數國家與地區的共識。因此,在市場的倒逼與監管的壓力下,如今絕大多數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企業都將溯源體系建設當做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任務,應用范圍也逐漸從最早的食品行業擴散到藥品、服飾、電子數碼等行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各大行業的產品質量得到更高的保障。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食品等行業的質量問題仍然大量存在,傳統溯源體系取得的成效還比較有限,這主要是因為該體系還存在難以克服的漏洞。據了解,盡管大部分商品的流轉信息都可以記錄在特定的中心化IT系統中,但這些商品在整個?命周期中大多會涉及產業鏈上下游許多不同的機構主體,其中很多利益相關者都有動機也有能力對部分相關記錄進行篡改,以便于自身對商品做些手腳謀取利益,并間接導致整個溯源體系的失效。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溯源體系造成社會問題的嚴峻性也越來越突出。同時,網絡數據溯源也成為越來越明顯的社會需求,包括電?合同、內容版權等網絡數據的儲存仍相當不規范,各類侵權與違規現象嚴重。如今來看,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解決前述問題提出了一個很好的發展路徑。眾所周知,區塊鏈是一種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記賬系統,各個參與?都將作為區塊鏈節點共同維護存儲溯源信息的賬本,由于鏈上的數據具有時間戳所有數據一旦記錄到區塊鏈上就無法被篡改,這正與商品與數據溯源防偽業務的信息記錄要求相當吻合,從而避免前述問題。而在各類商品與數據順利上鏈后,權益持有者還可以對相關數據或憑證進行交易等更深層次的利用,這一方面消除了時空屏障、提高了交易效率,另一方面,也能確保權益持有人的權益、提升交易可靠度。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智能,還可以自動調節關于合同和績效的爭議,減少結算中的人為干預。同時,區塊鏈溯源也可以被視為商品的一大賣點,通過增加公眾的信任度來提升銷售情況。工信部在《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就曾寫到,在商業的實際應用場景中使用區塊鏈溯源技術能夠為品牌背書,為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增強企業競爭力。而商家通過溯源網絡與用戶實現連接后,則可以基于這些用戶流量以及通證激勵體系進行更多深入開發。一方面,消費者通過貢獻個人數據、時間獲取對應獎勵,兌換特定商品與服務。另一方面,這些消費者聚集形成一個流量池,生態中的企業共享這些流量并形成擴散效應,觸及更多用戶。因此,區塊鏈溯源已經成為包括阿里、京東在內大量巨頭青睞的新興技術與市場方向。IBM在2018年發布的《消費品行業與區塊鏈執行報告》顯示,70%的消費品行業受訪企業表示希望在未來三年建立區塊鏈生產網絡。區塊鏈溯源
具體來看,18年2月,菜鳥與天貓國際宣布已啟用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信息,涵蓋生產、運輸、通關、報檢、第三方檢驗等商品進口全流程;今年年初,京東宣布已有700余家品牌商接入京東全球區塊鏈品質溯源計劃,超5萬個商品實現消費者掃碼查詢溯源信息,已累計超13億條上鏈數據,逾280萬次售后用戶訪問查詢。此外,沃爾瑪中國6月份已經啟動區塊鏈可追溯平臺建設。考慮到合規與性能問題,沃爾瑪、阿里、京東等巨頭都采用了聯盟鏈解決方案實現其大規模視頻溯源體系,只有經過許多許可的節點才能在該區塊鏈網絡記錄與查看信息,以實現技術性能與溯源效果的平衡,同時也能憑借區塊鏈技術為消費者提供食品生產全程數字化動態追蹤、監控系統,加深消費者對自身的信任。這個方案也是區塊鏈溯源領域多數玩家的選擇。不過,沃爾瑪等巨頭的區塊鏈溯源方案在節點設置、區塊瀏覽器等方面都不太透明,且對于數據上鏈時如何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尚沒有明確的辦法,區塊鏈技術在其中扮演的實際作用或許并不大。另一個區塊鏈溯源解決方案則是公鏈,目前已經有十家主要面向溯源場景的公鏈誕生。區別于聯盟鏈,這些公鏈對記賬節點不設門檻,在去中心化方面更加徹底,同時會發行加密貨幣建立通證激勵體系,激勵各方積極參與生態貢獻。從產品邏輯來看,這個解決方案或許對用戶會更加有吸引力,也更符合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精神。
不過如今區塊鏈溯源這個已經誕生至少四五年,無論是阿里、騰訊主導的聯盟鏈還是某些針對溯源的基礎公鏈,它們發展至今在溯源方面取得的實際成績甚少、聲量遠高于實際進展,尤其是前者雖然宣傳陣勢浩大、看起來應用落地廣闊,但相關數據與報道來看,阿里、京東出現假冒偽劣產品的現象并沒有顯著減少,更像是形象工程與宣傳手段。至于溯源公鏈,大多都還糾結于技術性能甚至專注于二級市場收割,落地更是無從談起。因此,越來越多人懷疑區塊鏈溯源不能成立、是不是偽命題。究其根本,這主要是因為當前的區塊鏈溯源項目在發展路徑上存在種種問題與限制,包括技術性能不足以支撐海量交易數據、各區塊鏈網絡間壁壘深厚難以互通等。這意味著區塊鏈溯源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面臨一定的桎梏,迫切需要更多創新因素來證明這個桎梏是可以打破的,否則區塊鏈溯源在當前的死胡同會越陷越深。溯源新思路
目前來看,新興區塊鏈溯源公鏈在SRE(SOURCE)的嘗試不失為一個可以參考的新思路。該項目最大的亮點在于將時下流行的layer2分層架構引入溯源區塊鏈網絡,第?層作為公鏈層主要負責安全和去中?化,第?層作為應用層負責提?性能,適?于?并發量的溯源類數據記錄和應?。如此一來,過往大部分溯源公鏈所面臨的性能問題在SRE這邊幾乎迎刃而解,同時體現出該項目技術團隊的專業性。同時,該項目通過建立獨?的Hub交換中樞,可以實現結構各異的區塊鏈間的數據交換。換句話說,SRE與其它面向溯源的區塊鏈網絡實現了單向兼容,可以將其它區塊鏈網絡的溯源數據加以利用乃至遷移,從而去大規模打通現實場景商品的溯源數據,產生規模化效應。具體來看,目前沃爾瑪、阿里、京東等大多數企業各自的區塊鏈溯源系統各自獨立,這意味著供應商們需要同時接入多個溯源系統,無形中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而SRE可以兼容不同的溯源系統,為供應商、生產商等生態參與方帶去更多便利。而相比過往的溯源公鏈,SRE除了提出前述技術解決方案,還會在供應鏈金融等衍生業務方面有所動作,建立更加龐大的生態系統。通過特定解決方案,SRE將會聚集大量的商品溯源信息以及企業動態資產信息形成可信數據池,進而根據企業的商品運轉情況與財務狀況構建SRE外部供應鏈融資平臺,從而通過訂單融資、保理應收賬款融資等金融業務解決某些企業資金短缺問題。由此,SRE通過揚長避短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此前區塊鏈溯源項目的桎梏,從而在眾多場景實現落地,有可能推動溯源領域真正成為區塊鏈技術率先大規模商業落地的場景。但這并不意味著前文提及的溯源痛點能完全得到解決,潛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商務部CECBC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吳桐就曾表示,「一方面,源頭上的鑒定仍然需要中心化機構認證,一旦虛假信息被認證和上鏈流轉,危害更大;另一方面,大多溯源追蹤的是二維碼不是商品,包裝中的商品有被掉包的可能,區塊鏈仍無法避免這一問題。」換言之,區塊鏈技術無法單獨解決溯源問題,但隨著各類前沿技術的發展進步,區塊鏈技術很有可能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充分融合,進而利用硬件設備對數據進行精準采集和智能化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前述問題,并真正使區塊鏈技術賦能產業。如今來看,區塊鏈溯源必然不是什么偽命題,它具有堅實的應用基礎與前景,能為大部分消費者與用戶的生活帶去極大的便利,同時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盜版侵權等社會問題,當然這還有待于阿里、騰訊、SRE等眾多區塊鏈溯源玩家的共同努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