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科技和大數據的發展,全球涌現了不少所謂的“
數字貨幣”。如今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眾多的非主權“數字貨幣”即此也將相形見絀。
截至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家央行推出主權“數字貨幣”。正因如此,“劍走偏鋒”的IT科技奇才們,充分利用
金融科技創新和“
區塊鏈”技術,早在十年前就搞出了所謂的“數字貨幣”,至今未敢公開自己真實姓名,而僅以“中本聰”的筆名刊出“
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來昭示天下。
似乎“數字貨幣”來自比特幣,但從貨幣屬性看,比特幣本質上并非貨幣。從技術上來講,比特幣的確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比如,它采用了
區塊鏈技術,多邊記賬、實時查詢、軟件開源、P2P形式,它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并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比特幣誕生十年來,一直被定義為“衍生產品”,受各國監管尺度不同、勒索軟件贖金、跨境洗錢及投機逐利炒作等影響因素,上漲一度超2萬美元一枚。然而,其投機性受到監管趨緊和技術問題等影響,導致價格大起大落。
受比特幣示范效應影響,眾多類比特幣們應運而生,時下非主權的所謂“數字貨幣”全球總計超百種之多,一定程度干擾了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在巨大的“鑄幣稅”誘惑下,更多企業和個人躍躍欲試。甚至美國著名上市公司臉書(Facebook)也發布數字貨幣Libra項目,這引發了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許多全球區塊鏈概念企業的奮起直追。
“安石不出,奈蒼生何?”值得關注的是,并非任何個人和企業都可以發行數字貨幣。從貨幣的本質看,只有國家才能對貨幣行使發行的最高權力, 而且這是排他性的權力。因此,不管技術多么先進,也不能超越國家的貨幣發行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