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們已經廣泛認識到
區塊鏈蘊藏的巨大應用價值,可是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沒有到達成熟階段,還需要一個過程。尤其在企業級商業應用方面,區塊鏈的數據存儲能力、通用性、功能完備性、易用性等都還存在明顯不足。
? 數據存儲能力
在數據存儲能力方面,由于區塊鏈的數據只有追加而沒有移除,數據只增不減,隨著時間推移,區塊鏈系統對數據存儲大小的需求也將持續增大,在處理以幾何倍數增長的企業數據時這一趨勢增長更甚。
不同于公鏈虛擬貨幣“賬戶余額”式的數據內容,企業場景下的數據包含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龐雜數據,以
電商供應鏈為例,每日數據記錄條數通常都在千萬級以上,如再沿著供應鏈條進一步展開時,每延伸一級數據量都會進一步放大。
目前區塊鏈系統在實現對賬本數據的存儲時,典型的方式是基于文件系統或者簡單的 KV 數據庫存儲,沒有采用分布式存儲的設計,因而數據存儲能力與實際需求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需要探索更為有效的大數據存儲方式。
? 通用性
區塊鏈需要適應多樣化的業務需求,滿足跨企業的業務鏈條上的數據安全高效共享,這意味著區塊鏈對數據的記錄方式要有足夠的通用標準,才能很好地表示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信息,并且能夠滿足隨著業務范圍拓展所需的跨鏈要求。
目前的區塊鏈系統大多采用特定的共識算法、密碼算法、賬戶模型、賬本模型、存儲類型,缺少可插拔能力,無法靈活適應不同場景要求。
? 功能完備性
縱觀現有區塊鏈平臺,模型抽象單一,難以適應業務系統快速開發的要求。另外,缺少對企業級應用中一些常見功能的支持,例如用戶認證、多級授權等。再者,涉及到企業業務協作時,跨企業的事件通知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但少有區塊鏈平臺進行了相關功能支持。
? 易用性
區塊鏈由多種技術構成,學習成本高、實施難度大、人才稀缺。讓用戶快速理解區塊鏈,降低學習和使用門檻,并將區塊鏈技術快速應用到不同行業的企業級業務中去,目前來看還有很大的挑戰,但也恰恰是專注于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企業的機遇所在。
從
比特幣的提出到現在,人們嘗試了多樣化的落地應用場景。最初是幣(coin)的應用,各種虛擬貨幣的出現和熱炒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缺乏有效監管的數據貨幣可能帶來的泡沫危機也引起了各國重視。與此同時,人們發現,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可以嘗試用來解決一些現有業務痛點,開展身份識別、數據確權、信用管理、價值流轉等創新業務模式,于是
金融和多個產業領域開始形成一些組織
聯盟,如 R3、Hyperledger 等,技術圈也逐漸將更多的關注從“幣”轉到了區塊鏈的企業級應用上來。
目前可以大范圍應用的場景比較少,無論是技術還是業務都還處在探索階段。許多領域進行了廣泛的嘗試,例如供應鏈管理、互聯網金融、證券和銀行業務、貿易融資、保險、醫療健康、資產管理、數字版權保護、
公益慈善、政府公共服務、監管合規性與審計、游戲、公益等。
業界的積極實踐進一步鞏固和加深了人們對區塊鏈技術潛在應用價值的期待,但卻鮮有成功的、可持續的商業化落地案例,坦白來說,大多數案例還停留在理念或 POC 階段,這種狀況的形成受許多因素影響:
? 不適用的、不可持續的場景設計
很多案例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而不是從解決業務痛點出發,導致案例缺少有效價值,例如對一些不需要公開的信息進行存證,或者沒有結合區塊鏈的特點,仍然以傳統的思路來設計業務模式,例如仍然通過中心化影響力來把業務簡單地搬到區塊鏈上,不能高效地拓展業務邊界。
? 錯誤的實施方法
沒有充分認識到區塊鏈的技術特點,無法設計出合理的技術方案。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把區塊鏈簡單地當做數據庫,把原來中心化系統數據直接轉移至區塊鏈上。
? 技術不成熟
沒有充分認識到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熟的現狀,過于樂觀地選擇技術方案。區塊鏈在性能、擴展性、易用性、功能完備性、運維成本等許多方面都還有待完善,更合理的應用方式應該是以應用層業務系統為主,區塊鏈底層完善優化為輔,逐步開展區塊鏈技術迭代和場景化應用。
? 人才稀缺
區塊鏈是個多學科綜合技術解決方案,包括分布式存儲、密碼學、網絡通訊、芯片技術、經濟學、法律等,綜合技術專業能力要求高,技術學習、人才培養、實踐經驗積累所需的周期長。
目前影響
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因素還有很多,以上僅簡單列舉幾點,以此說明區塊鏈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