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
北京師范大學
金融學博士趙鷂在財新網發表專欄文章《從貨幣與支付史看臉書Libra的“返祖現象”》,文章表示,正如Keynes(1914)等人指出的,硬幣的面值總是高于制造硬幣的金屬的市場價格,否則硬幣的持有者就會有動機將手中的硬幣熔化鑄成金屬商品并出售。因此,對Libra也好,還是對其他的已經出現的或即將發行的所謂穩定代幣也好,只要它們背后的抵押品價值(或者儲備金)不低于代幣的價格,并且可通過代幣自由贖回,那么市場有足夠動機將其“熔化”掉,Libra就只能成為持有者用于交換儲備貨幣(特別是美元)的換匯媒介,難以成為貨幣交換媒介進入市場流通。另一方面,這又會引起連鎖反應,至少會導致代幣發行量的“不足”,也即當代幣發行量小于一個閾值時(以市場占有率的增函數),成員機構將不會接受Libra這樣的代幣充作內部結算資產。因而1:1的儲備發行方式對于臉書Libra協會成為一個難解的悖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