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在新京報報道《五大行去年減員2.7萬 平均年薪24萬》的文章中稱,銀行布局
區塊鏈成為年報中的亮點。五大行已將
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扶貧、國際貿易、住房租賃平臺、
電商供應鏈、
雄安新區服務場景等領域。
據報道,公開信息顯示,工商銀行區塊鏈與生物識別實驗室推出首個自助可控的區塊鏈平臺,平臺于2017年第四季度推出,已助力
貴州扶貧、工銀聚等項目成功投產。
工行2017年年報顯示,工商銀行組建七大創新實驗室,探索區塊鏈、
人工智能、
物聯網、云計算等應用場景,打造貴州脫貧攻堅基金區塊鏈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雄安新區資金的透明管理。
建設銀行則探索“區塊鏈+貿易
金融”技術,還在雄安新區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租賃住房平臺等。
“區塊鏈技術是建行一直瞄準的一個重要方向,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研究和探索,目前建行借助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國際業務。”建行行長王祖繼在建行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今年1月,建行在雄安上線首個區塊鏈租房應用平臺。
農業銀行在國內銀行業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上線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產品“e鏈貸”;此外,推進金融數字積分(簡稱“嗨豆”)系統建設,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
中國銀行2017年年報則顯示,該行推出貿易融資
區塊鏈應用,推出指紋、指靜脈及聲紋認證等生物認證科技應用。
“深化在區塊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物聯網、量子通信等四大方向的新興技術研究。(區塊鏈)相關技術在跨境支付、
公益中行、雄安新區服務場景等方面都得到了具體應用。”中國銀行高管在中行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據介紹,中國銀行作為一家傳統的銀行,藍圖、IT架構都很完整,“這個很完整的IT架構由過去集中式的,一定要過渡到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結合,同時引入區塊鏈的科技元素,來使中國銀行變成一個數字化的銀行,我們要加大投入,不少于集團營業收入的1%。”
交通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中心副總裁范海鷹此前透露,交行正在探索區塊鏈數字票據系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