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Libra:路在何方?中國應如何應對?
2019-8-3 08:03
來源:
cc-value

“現在以傳統貨幣戰爭的方式來想象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貨幣戰爭,這種思路本身就有問題。所以咱們不要過度考慮數字貨幣時代的爭霸,現在還早,這也不是某個人或某個國家想做就能做到的。”本周三,碳鏈價值與吳志峰、谷燕西、蔡凱龍三位老師一同進行了一場關于Libra的深度對話,從Libra的未來發展,談到G7對Libra的監管以及e-money與央行數字貨幣的前景,最后三位老師又對中國當下應如何應對數字貨幣的大趨勢各抒己見。以下為對話整理的文字內容,希望對關注Libra的讀者有所幫助。

對話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 吳志峰;CBX研究院院長 谷燕西;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蔡凱龍
第一部分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7月份的兩場聽證會。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聽證會上,國會議員們分別從隱私和金融系統安全的角度表示了對Libra項目的擔憂,并進行了尖銳的質詢,而馬庫斯的應對則顯得模糊不清 。有議員問他:“Libra究竟是貨幣、證券、基金還是商品?”而馬庫斯則猶豫地回答道:“它是……一種支付工具。”從馬庫斯的回答來看,Libra對自身似乎缺乏一個明晰的定位。而在某個議員質疑其背后100%資產抵押、問他“Libra的資產存儲在哪兒”的時候,馬庫斯回答“存在銀行”,但卻無法回答究竟藏在哪個銀行。此外,國會議員們擔心Libra的假名系統令其淪為洗錢和金融犯罪的工具,擔心Libra項目成為Facebook攫取用戶金融隱私的工具,擔心Libra的出現給金融界帶來比華爾街更大的金融風險。對于這些問題,馬庫斯并沒有做出積極而清晰的回答。整場聽證會下來給人的感覺是:Libra似乎缺乏對自己清晰的定位,以及缺乏足夠的準備工作和商談接洽(連自己資產儲存在的銀行都沒有談好)。再加上國會議員們咄咄逼人的質詢,甚至有幾個議員明確勸說要Facebook叫停Libra項目,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Libra的推出轉向悲觀。有些人還認為,即便Libra能夠上線,它最多也只能做成中國的支付寶。對此,各位嘉賓老師們怎么看?吳志峰:Facebook的Libra在國會答辯以后確實存有很多的質疑,也帶來了一些悲觀情緒,大家從比特幣的價格上就能夠看出來。但是我要說的是,大家需要用一種更專業的態度來看待這個事情。首先,Libra在國會被懟是很正常的。為什么說是正常的呢?數字貨幣或加密貨幣出來以后,其實監管層面一直沒有太明確地回答,傳統金融體系對這個數字貨幣怎么看這個問題。反而是在Facebook推出Libra以后,監管層才真正的跳出來的。也就是因為Facebook的體量,才使得密碼貨幣進入了主流的金融圈子,并且要直接面對監管的質詢。所以如果站在這個已經有幾百年的這個傳統金融體系角度,突然來面對一個新生事物,他發出一些質疑的聲音或者甚至阻止,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我覺得從這個答辯的過程來看,傳統金融這種阻力倒也不是十分的大,至少比我預想的還是要小。如果從國會議員擔心的問題來看,主要還是對Facebook本身,尤其是對隱私保護的不力有很多的質疑,其他方面諸如投資者保護以及洗錢和反恐融資的擔心,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覺得這個阻力或者質疑,是很正常的,不需要過分擔心。另外一方面,經過這個聽證會后,事情反而比我原來設想的要樂觀。我覺得Libra經過這個質詢,以及在各個國家跟監管層面的這種溝通之后,通過重重阻力,將會有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谷燕西:我認為馬庫斯對國會的回答過于簡化了。其實這個項目包括穩定幣和一個底層的,支持這個穩定被流通的系統,也就是底層的清算網絡。如果把這個項目從現實中的貨幣以及支持其流通的系統來比較的話,你就會看到這個項目對現有的金融市場威脅是非常大的。現在每個國家的法律都有支持自己法律流通的清算系統。所以每個國家的法幣都在自己的清算系統上流通。如果各個法幣之間進行兌換,那么就需要一個單獨的中心化的系統來完成這個清算工作。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SWIFT。相信每個在銀行做過跨境匯款的人都會注意到,銀行為此收取的服務費用中的一項就是SWIFT費用。而且這個費用還不低。Libra項目提供自己的底層清算鏈和和在這個鏈上運行的穩定幣。這兩者同一開始就是全球性質的,跨國界的。所以這個系統如果一旦運行起來,他就一定會同各個國家的法幣及其流通系統產生競爭。所以這個項目全部(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支付系統。這個項目切入點之一會是各國之間的法幣兌換,所以首當其沖的一定是SWIFT。另外,這個項目產生的影響絕不只限于跨境支付。這個協會的會員如果在鏈上使用這個穩定幣,開發了一些特別受歡迎的應用,那么一定會導致現有的各種貨幣流向這個穩定幣和這個清算鏈。所以這就一定會導致全球范圍內的商業銀行中的存款流向這個穩定幣,流向這個區塊鏈。而且用戶在這條鏈上進行彼此的用這個穩定幣的支付,那么對銀行提供的支付功能也就不需要了。所以這個項目在運行起來之后,一定會對商業銀行產生非常大的沖擊。這些潛在的沖擊就足以引起全球金融監管機構和各國中央銀行的重視了。因此這個消息已公布,就馬上引起全球金融監管的反應。其中一些可以說是非常嚴厲的。除此之外,這個項目還會對證券行業產生影響。在這里就不多提了。總之,這個項目絕不會僅僅像是馬庫斯說的那樣一個支付系統。1. 馬庫斯的回答故意回避,其實Libra就是貨幣,他這么回答是避重就輕,因為不想碰到國家最核心的發幣權。 2. Libra看起來悲觀, 但是我也相對比較樂觀。 首先涉及到數字貨幣的定位問題,數字貨幣一般被認為是商品、貨幣和證券的混血。學界對其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比特幣更多的是商品屬性,其他數字貨幣更多的是證券屬性,比如ICO、STO等。Libra如果從貨幣學原理來看,它根本就是一個貨幣,而貨幣天生就是跟貨幣和國家相聯系的。如果承認是貨幣將吸引更多的目光,所以馬庫斯故意回避是有原因的。第二個是比特幣的價格下跌,Facebook在季報上警告投資者Libra不一定能夠成功,大家看起來比較悲觀。但是我個人相對比較樂觀,因為這個Facebook發布這個季報跟警告投資者是有它內部的原因的。這個跟Facebook的互聯網做法有關。互聯網企業就是高舉高打,大張旗鼓,但是真正做金融的公司,大家都是比較低調的。像JPMorgan和高盛,他們在做這個數字貨幣的時候,盡量不要去高調地引起監管的注意,還是在私底下把工作做好。那Facebook的是用互聯網的做法去做這件事,從他們自己官方的反應可以看出,其實他們也沒有料到Libra出來有這么大的影響力。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一起,經過從白皮書發布到現在這么多天的持續發酵,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大的現象。討論的聲音從學界從業界,從幣圈到金融圈、互聯網圈,大家都在討論這件事情。Facebook這種做法有好有壞。這既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但是也會把自己本身公司的業績跟Libra未來的發展連在一起,這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成功的話,那當然好,如果失敗的話,那對Facebook影響很大。而且Facebook在Libra里面,他只是一個發起者,不是真正的決定者。那么,作為一個上市公司的角度來說,Facebook這時候出來做一個切割和保護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并不認為因為Facebook在季報中發出警告,就應該對這件事感到悲觀。第二,如果在美國呆久了,你就知道,國會就是一個政治博弈場所。他們不管什么議題都會爭論。民主黨、共和黨,只要是另外一個黨派提出來的,他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討論,如果是大家都非常關注,那就開聽證會,包括像以前交易所,數字貨幣,ICO開了非常多次的聽證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不一定說開聽證會就表示會反對。國會內部斗歸斗,但他們在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維護美元的霸權上是有共識的,所以他們不是一味的反對Libra,他們其實只是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方式設計和推行Libra。什么叫做更好的方式呢?比如說減少對現有美元體系的挑戰。如果能夠把AML、反洗錢、反恐使用Libra監管上去,那他們就更加放心了。所以這個不是說反對,而是一種很正面的一種討論。其實我們鑰匙真的要看監管態度的話,真正重要的不是國會,而是美聯儲。美聯儲目前在這方面表面上相對中立,但實際上更多的是支持。實際上,Libra在推出之前就一直跟美聯儲保持著緊密的配合,花了很長的時間跟美聯儲去溝通。只是因為國會的壓力比較大,所以目前他們表現的比較中性而已。至于Libra會不會做成中國的支付寶,我覺得不可能。市場上像中國支付寶這樣的產品太多了,比如說Paypal、VISA,他們甚至是全球范圍內,而不單單是中國范圍內的。小扎的情懷和理想肯定不僅僅限于普通的支付,或者說限制在一個國家的支付。再加上他們有如此龐大的資源,我覺得做成支付寶不太可能。
第二部分
相比起美國政府,G7表示出了對Libra更大的擔憂。在已經開完的G7財長會議上,G7 財長和央行行長都認為 Libra 等項目可能會影響貨幣主權和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要求實施最高的金融監管標準;在擁有正確的監管框架之前,不允許Libra類似項目發布。其實,Facebook最開始聲稱自己要推行數字貨幣項目時,許多人猜測這是一個錨定美元的穩定幣。但出人意料的是,Libra的白皮書卻聲稱其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不少人士分析稱,Facebook之所以錨定一籃子貨幣,其目的是為了在全球其他地區,例如歐洲這樣的地方推廣使用,給Facebook留下和全球其他政府談判和回旋的余地。但就目前的結果看來,Facebook并未贏得G7的信任,G7對Facebook仍然保持著高度警惕。各位嘉賓如何看待G7對Libra的一致警惕?Libra最后會成為美元在數字化時代推行霸權的工具嗎?經過層層博弈,它最后有可能以美元穩定幣的形式推出嗎?吳志峰:G7監管,以及成立相應的監管小組,首先這種方式我是很贊同的。其實各個國家對于新生事物應該采取這樣的態度,應該成立一個研究小組來研究它——我甚至認為這種方式比美國國會的這個質詢要更好一些。因為美國國會的質詢是一種以案例的方式來來做的,那么議員們(尤其是眾議院的議員們)在提問的時候知識儲備可能不夠,所以他理解不了這種新生事物。成立一個小組以研究為支撐,可以對這種問題更有針對性,也更實質,也可以要求Facebook給出更有針對性、更詳細,甚至帶有一些論證性質的答案。所以我贊賞這個G7成立研究小組對這個問題的態度。那么第二點是G7現在的考慮跟美國包括國會議員、美聯儲的考慮,首先還是一致的。針對數字貨幣的投資者保護,對于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的基本考慮,這是第一反應。然后是考慮到Libra對貨幣政策、金融穩定的沖擊,這個是第二層考慮。我想這兩層考慮是優先的,這些都超過了對所謂貨幣戰爭,或者是美元霸權,或者是在美元在數字貨幣的霸權的考慮。所以首先要考慮第一第二的問題,然后再去考慮所謂的貨幣戰爭和和霸權的爭奪。另外,對于數字貨幣霸權的爭奪,當然未來是一個非常大的戰場,但是這個戰場并不是說每個選手或每個國家都有資格去參加戰斗,有的國家甚至說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是沒有資格來參加這場數字貨幣戰爭的。貨幣是融合了軍事、經濟、政治各個方面于一爐的一種事物。貨幣的斗爭是綜合實力斗爭的最高形式,一個國家可以在軍事上做的很強大,在經濟上做的很強大,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在貨幣就能夠為全世界所接受,所以說貨幣才是皇冠上的明珠。這個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參與的,大部分國家想都不要想。由于單一國家貨幣充當世界貨幣,都會遇到所謂的特里芬難題,那么我想在數字貨幣時代,也同樣遇到這個問題。所以在數字經濟時代,以單個貨幣來充當未來的世界貨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這也是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遇到的一個重大問題,這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希望把這個問題留給未來的數字經濟時代,留給密碼貨幣時代,所以我們希望未來的密碼貨幣是一個超主權貨幣。這個超主權既可以包括私人貨幣,也可以包括超國家組織發展的協議貨幣。未來不應該由單一國家貨幣來充當數字經濟時代的世界幣或者本位幣。因此,現在在以傳統貨幣戰爭的方式來想象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貨幣戰爭,我覺得這種思路本身就有問題。所以我的態度是咱們不要過度考慮數字貨幣時代的爭霸,不要過于考慮,現在還早,這也不是某個人或某個國家想做就能做到的。谷燕西:我認為現在把Libra理解為增強美元的霸權主義是錯誤的。這個穩定幣一開始就是說它對標一攬子法幣,這與此前的穩定幣完全不同。但在這個項目的白皮書公布時,他并沒有明確說明,這一籃子法幣中包含哪些法幣以及各自的權重是多少。這肯定引起其他中央銀行的擔憂。如果這個穩定幣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那么他接受抵押的法幣種類以及與其掛鉤的法幣都會受到他的影響。所以在國會聽證時,國會議員就此追問馬庫斯美元的比重。馬庫斯也不得不回答說,現在設計的一籃子法幣中包含美元,美元占比50%,而且還包括英鎊,歐元和日元。但他的陳述中并沒有說絕對排除哪種法幣。對于美元來說,像這個在全球范圍內流通的穩定幣,如果其對標的法幣不是100%的美元,那么它就是對現有美元的影響力的削弱。我相信這也是為什么美國金融監管對此前發行的同美元1:1掛鉤的穩定幣,沒有這么過問的一個原因。Libra首先由于注冊在瑞士而不是在美國。,就肯定引起美國金融監管的重視。而且在這個白皮書發布時,他并沒有明確說明,這一籃子法幣中美元占比重多少,這肯定也會引起美國金融監管的擔憂。另外,由于數據隱私的問題,Facebook在美國社會中的形象目前并不好。他現在又在牽頭做一個影響范圍這么大的項目,肯定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我認為,這個項目既沒有得到美國主流金融勢力的贊同,也不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可,也沒有得到幣圈視力的贊同。因此這個項目遇到的阻力是很大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這個穩定幣并不是1:1的錨定美元,那么其他的貨幣發行方就應該考慮支持這個穩定幣,畢竟它會弱化美元目前的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1、我覺得G7反對Libra是理所當然,作為一個非美元國家,沒有理由不反對。2、Libra成為美元在數字化時代推行霸權的工具,我覺得還不至于。首先來說說G7的反對理所當然,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Libra的背后,包括Facebook和Libra協會里的其他成員,都有太多的美國色彩。而且Libra未來的一籃子貨幣也會以美元為主體。貨幣是一個國家的主權象征之一,所以如果任由Libra在G7其他國家里面開展的話,那很有可能他們的主權和監控金融的權力會被極大削弱,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就算是美國的監管通過了,國會和美聯儲通過了,Facebook的Libra監管也是以基于美國的利益為主導的,所以G7的這個反對是可以理解的。同時,G7的國家大部分都是比較開放、自由、民主的國家,他們對社交網絡的管控是比較弱的。Facebook現在已經成為西方國家最主流的社交媒體,并且出現了個人隱私侵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對Facebook也只能罰款,他們對于Facebook控制能力很差的。因此,如果除了社交信息,Facebook還拿到了金融發幣權,它背后的美國色彩又這么重,那G7的國家一定是非常擔心的,所以反對是可以理解的。我同意吳志峰老師說的,美國的監管真正要看的不是國會,那是給不懂的人看的;懂的人要看就看美聯儲的態度,這才是真正決定Libra發展的重要監管單位。用同樣的思路來看,G7的反對當然有理由,但是他們反對歸反對,最重要的是民眾的選擇。因為在G7國家中,選民的態度很重要。如果哪一天哪一個G7國家把Facebook封了,我相信民眾一定會非常反感,或者是說會用投票把讓這個政黨非常難看。所以說這件事還得看后續發展。第二點說Libra成為美元在數字貨幣世界推行霸權的工具,我覺得不至于。因為其實美國企業跟美國政府之間沒有必然的“我幫你服務”的義務,他們沒有給政府義務合作的習慣。其實,政府跟企業之間還有很多矛盾,比如說Facebook最近被罰了50億美元,又或者說Facebook去告政府做的不好,這些都沒有很直接的表明,Facebook的Libra是為了美國政府推行美元霸權而做的。所以Libra其實并沒有動力去成為美元霸權的工具,因為他的立足點是全球支付貨幣。如果Facebook盡量擺脫美元主導的這種色彩,對它未來發展全球化的布局是更有幫助的。所以我認為從Facebook的Libra的角度,他不會主動成為這個美元霸權的工具。第三個問題比較有趣,就是說Libra最后會不會通過層層博弈,最后成為美元穩定幣。我覺得如果真這樣的話,那就太令大家失望了,那這樣子和USDT沒什么本質區別,或許說它比較合規。但是。合規的數字貨幣、美元穩定幣多的是,比如說USDC,都是很合規的穩定幣,那Facebook等于是自降身份,跟它們排在同一個線上就不叫創新了,也沒有必要引起大家這么熱烈的討論了。所以首先我覺得,從這一點上看,它不可能成為美元的穩定幣。第二點呢,他的立足就是一個跨國界的非主權穩定幣,那如果最后落魄為一個單一的美元穩定幣的話,那更多的國家就會更加抵觸的,因為這樣美元色彩、美國色彩就更重了,那跟跟我剛才說的,他們其實應該盡量擺脫這種美國的色彩,對Libra的全球發展是有幫助的。所以他們把總部設在瑞士,這是一個非常中立的國家,也對數字貨幣比較開放,監管比較全的國家,作為協會的點是有必要的原因的,因此從這點上看,他們應該也不會想成為美元的穩定幣。第三,就是跟這個創始人小扎的情懷和初衷有關,他的初衷就是為了做全球跨境支付,然后做普惠金融這種心態。他的格局不可能就這么低,就做一個類似USDT這樣子的美元穩定幣,這不是他的追求。同時Facebook海外的用戶占了80%,也就是說美國用戶只占20%。所以它的優勢在于全球性的,如果它把自己的優勢砍掉,做成一個美元穩定幣,這不符合他現在的地位跟身份。最后一個原因是,現在穩定幣有三種勢力,一種就是通用幣圈類似USDT的美元穩定幣,一種就是央行數字貨幣CBDC,然后另外一個就是Facebook出這種非主權穩定幣,這種三足鼎立的情況下,那自己把自己降為其中的一類,那我覺得這個不可能是他自己的定位,所以我大概率的肯定Libra不會變成美元穩定幣。
第三部分
第三個問題:IMF前段時間發了一個報告。在報告中IMF提出,由本國科技巨頭基于法幣發型e-money,可以避免美元化。“大型e-money提供商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與其讓外國e-money通行本國,允許本國e-money提供商持有央行儲備金。在不提供利息的情況下,本國央行還保留了鑄幣稅。”(IMF的這份報告將Libra歸類為i-money,e-money的分析框架大多適用于i-money。)IMF還指出,科技巨頭的e-money奠定了各國央行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道路。對此,各位嘉賓怎么看?吳志峰:IMF提出的所謂的e-money,我覺得這個思維框架還是非常傳統的,眼界還不夠高。當然,e-money跟前面說的穩定幣有思想上的關聯,都是基于本國的貨幣發行,這在一些范圍是可以用的,但卻不適合大型的、有遠大抱負的企業來做,比如說像Facebook來發行Libra。我覺得他們就不會說去盯住這個美元,或者某個單一貨幣,這個觀點,我跟凱龍的觀點是一致的。Facebook的Libra雖然我也把它叫穩定幣,但是他跟USDT這種穩定幣是不一樣的。Libra穩定幣只是說他是有資產來背書,他其實所謂的盯住一籃子貨幣,也不是規定這個籃子里美元多少,日元多少,這個理解是不對的。SDR的一籃子貨幣是有規定的比例的,但這種比例我認為在Libra中不存在。Libra盯住的實際上是一種基于資產的一籃子貨幣,它可以拿具有信譽的貨幣或資產去背書,它的價值或價格不會像現在這個比特幣,或者其他數字貨幣一樣波動特別大,所以價值會比較穩定。我們很多媒體寫Libra盯住一籃子貨幣,我覺得他這個理解都是錯誤的。對于一些想基于自己的資產來發幣的企業,e-money這個方式是非常有價值的。我相信,以后所有的資產都要數字化。它們怎么數字化?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盯住本國的貨幣來發行資產。比如說一套房子,或者說公司的股權,或者公司的價值,人們可以以數字貨幣的形式來表示。基于本國貨幣來發行數字貨幣,一是阻力比較小,第二也更適合他們在本地的運營,因為一般國民還是在一個國家里面生活,那么他還是對于本國的貨幣更熟悉,項目方也更能得到本國的貨幣部門或者說國家政策的支持,所以這個需求還是蠻大的。但是這不適合一個很有抱負、想要在全球范圍內運營的大公司去做,e money的思路只能在本國的經營范圍里面去實踐。所以我不太贊同所謂科技巨頭的e-money,奠定了各國央行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道路。順便說一句,我覺得在數字貨幣發行的道路上,央行數字貨幣要謹慎推出,如果推出得太快,一方面會對本國的創新構成一個抑制,同時也對整個金融體系包括商業銀行的利益構成了一個侵蝕,所以我覺得央行的數字貨幣,相對來說應該是較后推出,不要太快,這么快推出可能沒有什么好處。谷燕西: 我瀏覽了那篇關于emoney的文章。我認為這個概念太模糊了,實際上有混淆作用。在銀行清算網絡上支持的電子記賬模式的貨幣同加密數字貨幣的概念是不一樣的。舉例Libra來說,他是在銀行清算網絡之上跑的一個穩定幣。這個穩定幣不是銀行賬戶中的錢,而是從銀行賬戶中轉到這個新的清算網絡上的貨幣,它可以說很大程度的脫離了目前的銀行體系。他從現有的銀行體系的唯一的聯系就是在托管處托管的法幣。所以加密數字貨幣和基于電子計量方式,記錄的貨幣形式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不能只用一個概念來把它們包括在一起。蔡凱龍: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比較簡單,央行數字貨幣用IMF的e money道路是很難走通的。我們可以從這個幾個方面來看:首先,數字貨幣領袖和標桿比特幣,跟這個我們所謂的央行數字貨幣和法幣有什么區別?大家都知道,它的去中心化程度很強,具有匿名、無監管、發行量恒定、波動大等特點,這些都是央行數字貨幣所不具有的。那么現在說到Libra:為什么在Libra出現之前,大家都會用USDT而不是本國的e-money呢?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因為他們不夠自由,開放,而且它的監管特別多,費用特別高,尤其是在跨國界上面,他面對接收跟發出國家的監管的費用,跟銀行體系就要交很多的錢。如果使用的話,還有可能會被動地交稅,也就是遭遇通貨膨脹。所以說,央行發行這種數字貨幣其實是很難的。匿名、費用降的很低、跨國界、自由開放……一個主權國家的央行是沒辦法做到這些的,這跟他的基因有關。所以我對這種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不管以什么方式(目前是e-money的方式),我是覺得挺悲觀的。因為你永遠無法把自己抱起來一樣,你沒辦法改變自己的基因。有一個比較失敗的例子,就是IMF的SDR,它也只能在國家之間做一個簡單的流通,他沒辦法真的受到這個民眾的歡迎。要做到真正受民眾歡迎的話,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夠實現自由開發、費用很低,并且監管越輕越好。但這是不現實的。還有一個事實就是,各國其實很早就關心,或者是計劃要出央行的數字貨幣,但是這么多年,至少五六年,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做出來,或者是真正提出可以讓大家接受的,有真正落地的可行的方案,說明他其實是阻力蠻大的,或者是說難度挺大的。因此,我對能推出任何方式的央行數字貨幣還是比較謹慎的。
第四部分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近日發表演講稱:“Libra會顛覆傳統的支付業、顛覆現有的貨幣、顛覆現有的整個金融體系和生態、顛覆現有的貨幣政策體系。Libra一定會帶來一場巨大的競爭,一個新的市場、一個新的競爭會迅猛開始。”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則指出:“Libra被重視跟全球的美元化趨勢是分不開的。未來他可能成為一種強勢貨幣,從而侵蝕弱勢貨幣……Libra本身能不能成功仍然要打一個問號,但至少它提出了一個想法,這就會產生沖擊。這不僅是對傳統業務和支付系統的沖擊,它企圖盯住一籃子貨幣的想法,代表了未來可能出現一種全球化貨幣的趨勢。在人民幣本外幣趨同和一體化的進程中,需要考慮這種趨勢對我們的壓力……中國要未雨綢繆。”請各位嘉賓回答:如果Libra最后沖破層層束縛得以推行,最后會出現一個什么局面?誰最可能成為它的監管機構?哪些國家可能首當其中受到沖擊?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個局面?1. 最后局面就是小的國家擋不住,大的國家加強監管,有些國家干脆就屏蔽。2. USDT , Ripple和小國家受沖擊最大。3. 美聯儲、美國財政部、瑞士監管是主要監管部門。Facebook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現在他有27億用戶,未來他的用戶可能會達到全世界人口七十億一半以上,這個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忽視Facebook。所以,如果Libra真的成功推出了,那以后小國家的金融主導權就沒有了。任何一個小國家的民眾,都會選擇背書良好、不會隨便濫發的Libra來作為主要支付、儲存、處置和衡量的手段,而不會選一個小國家的貨幣——特別是像那些委內瑞拉這種貨幣貶值已經非常厲害的國家。有一個側面的信息就是Google發現,越小、越動蕩的國家對Libra越感興趣,這就側面說明了Libra對小國的影響會很大。那大國或者說金融強國呢?像美國他可以加強監管,像G7可以制定一套很好的措施。有些國家可能就干脆把它屏蔽掉,或者是我不加入,不跟你玩,我自己發展出一套體系。最后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局面。這個局面里,沖擊最大的,肯定是小國和貨幣不穩定的國家,另外一個就是競爭對手USDT,這種沒有很強背書的、沒有合規合法的美元穩定幣或其他穩定幣都有可能受影響。還有一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Ripple,其實Ripple做的就是跨境支付為主,那他在Facebook強大壓力下,應該就很難再跟他競爭了。至于誰成為Libra的監管方,我覺得很明顯,現實中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也會映射到數字貨幣上。不管任何穩定幣,即使是一籃子貨幣,它也會以美元為主,所以美聯儲肯定是最重要的監管單位。因為美聯儲不負責反洗錢和反恐,這些是由財政部來管,所以監管部門還會多一個財政部。當然你Libra注冊單位是在瑞士,所以它也會受瑞士的金融機構監管單位的這種監管,所以主要就是三個部門。最后一個問題是中國如何面對。其實對中國的監管和幣圈來說,這是一個警示。我們在很早期的時候,數字貨幣在中國是占有全世界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交易量的,中國的區塊鏈人才在全世界看來都是一個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們采取了比較保守的監管方式,從2017年9月4號以后就規定這個公開交易數字貨幣是非法的,所以很多企業就不敢去涉及。特別是一些實力跟Facebook相當的,像騰訊,阿里這種公司,他們就只做區塊鏈,不敢碰到任何數字貨幣。這樣會影響他們的創新,影響他們走向世界,影響他們去主導未來。很明顯的例子就是Libra聯盟里面,他有美國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Coinbase。他不可能有國內的這些數字貨幣交易所,甚至有中國基因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加入,就像馬庫斯在聽證會上被人家問到說,中國公司有沒有可能加入?Facebook在中國都不能使用了,加入有可能嗎?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案例。所以現在對中國來說,這就是一個警示,我們在這方面落后了。但是也創造了一個機會,因為Facebook覆蓋不了中國,所以我們可以自己做出自己的一套來。當然,我們作為后起之秀也有后發優勢,我們可以看看Facebook Libra在整個全球的監管下面怎么去做合規,怎么去發展,然后我們可以看他們是怎么沙盤推演。在未來對于中國的數字貨幣或者建立中國自己的Libra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我們不做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我們可以參考借鑒。谷燕西: 自這個項目公布之后,我就一直在發布相關的文章,對其在金融市場的沖擊進行分析。實際上這個項目不過是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數字資產,在金融行業影響的一個延續。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這個項目會對貨幣,清算公司,商業銀行都會產生根本性的改變。在證券行業方面,目前的交易所的經營趨勢是采用中心化的撮合和分布式清算的模式。如果看一看美國ST市場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交易所都是采用這種模式。此外瑞士新成立的瑞士數字資產交易所也是采用的這種模式。Libra底層的區塊鏈是圖靈完備支持智能合約的清算鏈,因此他就可以用來支持證券交易的交易后清算和結算。實際上我認為,如果這個項目真正的推出,首先采用的應用一定是數字資產的交易和清算。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在證券行業中的應用一定先從加密數字貨幣交易開始,然后逐漸應用到傳統的主流的證券交易。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數字資產會對目前的金融市場產生根本性的影響。Libra這個項目只是把這個趨勢提高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的階段。因此我完全同意朱民先生的觀點。吳志峰:朱民老師這個說法,從宏觀上我是認同的。而且6月18號,Libra剛發布白皮書的時候,我就說這個是比特幣之后的第二個重大的事情,應該寫入史冊的。至于誰來監管,其實涉及到未來的世界貨幣,或者說貨幣體系是個什么樣子,我在2009年就寫了一個文章,在FT中文網上發表。在當時還不知道有比特幣的情況下,也不知道密碼貨幣的情況下,我認為未來的世界應該是一個協議貨幣。既然是協議貨幣的話,他也應該是基于一種契約,或者說一種共同治理的方式來去監管它,所以我對未來的貨幣監管,更傾向于一種集體監管,比如說G20這個框架下,當然里面也有大國,比如說美國,它肯定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它更是一種協商的方式去監管。這只是一個猜想,我今天要重點談一下這個中國要應對的方式。這種應對的方式也決定了我們中國未來的發展的態勢,也非常應該引起重視。現在包括周小川行長,以及謝平和朱民都在呼吁,我覺得監管層面的人在Libra的沖擊下思想上有一些變化,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是,我們更多要付諸行動,要吸取教訓,這是我們應該總結的。我們要應對的第一個層面,就是不要以這種行政一刀切的方式去管理數字貨幣。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這種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危害了。在現在這種不能發幣的情況下,中國的數字貨幣或者區塊鏈的創新明顯地被抑制住了。那么很多公司,包括BAT,他們也只能在在約束條件下來求極大值,我看到阿里螞蟻金服有很多區塊鏈的應用,但是這種應用的都是羅列式的,其實看不到有真正的創新,所以我們應該放開采取一種開放的態度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監管,這是第一點。第二,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監管?應該建立一套標準。符合這個要求的,可以允許它發幣,并且不是特例,是一種普惠式的,只要是符合這個標準,然后一個一個案例去跟他核對。既不要一刀切的不讓發,也不要一刀切地自由、放開,還是一個案例、一個案例的根據標準來進行監管,允許他去創新、發展,就是我說的第二點。第三點就是監管部門要采取中立的態度。我不太贊同在Libra的沖擊下,比如說中國的微信或支付寶,它們的體量很大,可以去和Libra對抗,所以就特許這些巨頭去發幣。對普通的、中小的,或者說市場默默無聞的區塊鏈創新和數字貨幣繼續采取壓抑的態度,我覺得這種方式可能也是不利于創新,并且強化了這些巨頭的壟斷地位。這個跟區塊鏈的初衷是違背的,因為區塊鏈它原本的目的之一是要打破這種巨頭的壟斷的。第四點就是在數字貨幣的允許發行的情況下的同時加強監管,就是不要有空氣幣。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他的這個幣有沒有盯住的資產,而且對盯住的資產可以采取一些托管的方式。最近周小川行長提出這么一個觀點,就是對于數字貨幣應該100%的備付金來進行推廣,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我覺得目前這種方式,既有利于放開,讓一些數字貨幣、區塊鏈企業來進行發行,同時又打擊一種空氣幣和這種龐氏騙局,這種方式可以采取。最后一點,我覺得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要避免美元式的思維,在一帶一路上去強行做國際化的拓展。我們可以采取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形式,跟沿線一帶一路國家來進行一些協商,比如說共同建立一種沿線一帶一路的超主權的數字貨幣,這樣的話也有利于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拓展,形成更緊密的經濟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