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川:“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須對新技術非常敏銳,要有高度的支持性;同時新技術的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需要寬容失敗。”
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文 | 杜會堂
出品 | 火星財經APP
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金融財經期刊《中國金融》雜志日前刊發了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的一份演講。據《中國金融》雜志介紹,演講內容由周小川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專題講座整理而來,其中某些分析也適用于對Libra的討論。
周小川在演講中介紹面對不斷變化的IT技術,如何進行金融監管,包括對數字貨幣的監管。他表示,制定金融政策必須要對新技術非常敏銳,對新技術要有高度的支持性,更要寬容新技術的失敗。
目前數字貨幣仍在不斷發展,它背后的區塊鏈技術沒有獲得預想的高TPS性能。對于這一情況,周小川透露,央行正在推進區塊鏈在兩個低TPS交易市場的應用:一是票據交易,二是信用證融資的交易。
如何維持數字貨幣的穩定性?周小川提到“百分之百現金備付”制度,介紹了香港發鈔行100%備付金的案例。周小川表示,香港三家發鈔行每發行7.8港元前,都必須向香港金管局上交1美元作為備付金。香港金管局向其出具備付證明書,發鈔行才可據此印刷貨幣。港元因此實現了價格穩定。
由此引出對穩定幣的探討。周小川指出,貨幣發行不應該“如此輕易地賺錢”,“而是要通過支付業務服務體現其價值”。比特幣和一些加密貨幣因為價格波動太大,已經脫離常規支付業務。但現在穩定幣開始被業界廣泛提倡,這很值得關注。
周小川稱,目前央行正在推動數字貨幣/電子支付(DC/EP)。他還透露了央行數字貨幣的5點設計思路:
第一、既要支持科技的發展,又要防止出問題。在DC/EP的設計上,不應預先選定某個技術,而是要依靠分布式研發,市場競爭,尊重市場的選擇。既包括以賬戶為基礎的電子支付渠道上的改進、掃碼支付之類的移動支付,也包括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DLT)類加密數字貨幣系統。
第二、有些不同體系的技術可能會并行發展,可以鼓勵多家協同發展和快捷切換,但主要是發揮市場積極性。事先不易確知誰家最好,大國央行也可以有自己系統,但是不著急進入零售支付環節,也不要認為自己就能夠比別人做得更好。
第三、央行需要準確測定核算并建立托管規則,實現百分之百備付金來保持穩定,同時校正激勵機制。
第四、試點還是要盡可能地限定范圍,退出的事前設計就像寫“生前遺囑”一樣。如果出問題怎么退出呢?要事先設計好。技術發明者、創新者也許不熱衷此設計,央行應要求其做充分的設計。
第五、要防止靠燒錢、靠變相補貼(包括直接補貼和交叉補貼)去搶市場份額并扭曲競爭秩序。
以下為周小川演講全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