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華金融評論》資深編輯王蕾

來到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就會感覺到未來已來。以大數據、物聯網、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給世界帶來了顛覆性轉變,未來這種改變仍將持續。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候指出,“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并要求“守住和發展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此后,貴州以大數據融合創新為突破口,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依托數博大道和標志性園區建設,推動城市空間變革與創新,以數據開放共享打造智慧貴州。既抓住建設各大企業數據服務器基站的成本優勢,不斷引入新技術,實現數字化政府、數化民生、萬物互聯和智能工業,并不斷完善治理體系與法規制度,實現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最終形成一張“中國數谷”的國家名片。
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的智能機器人
“中國數谷”如何走出多贏之路
7月17-19日,由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浙大AIF)、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和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浙大ZIBS)共同主辦的“‘大數據時代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討論會暨2019傳媒研修計劃”在貴陽舉行。
在期間參觀到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的過程中,本刊編輯了解到,貴陽“中國數谷”主要依托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移動通信、物聯網和區塊鏈五種新技術,從完善大數據產業、大數據應用、大數據法律、大數據標準和大數據安全五個體系,努力把大數據打造成為引領貴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貴州全省更是以“數化萬物、智在融合”的理念,把發展大數據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服務民生社會事業。

圖1:推動貴州大數據發展的核心載體和平臺
參會人員先后參觀了"數字中國 貴州方案展區""數化萬物 智在融合展區"" 云上筑夢 躬身耕耘展區""未來已來展區"和"智慧體驗廳"5個展區,分別了解了貴州大數據發展的歷程和頂層設計以及綜合試驗區7項試驗情況。
根據介紹,目前貴州大數據以“3345”總體發展思路為頂層設計,即厘清和解決數據從哪里來,數據放在那里,數據如何應用三大問題;堅持數據是資源、應用是核心、產業是目的、安全是保障四個理念;建設全國大數據內容中心、全國大數據服務中心、全國大數據金融中心、全國大數據創新中心等四個中心;著力實現以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大數據推動產業升級、以大數據服務改善民生、以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以大數據促進高水平開放的五個目的。
為保障大數據發展推動經濟建設,貴州還著力打造大數據創新能力體系、大數據人才支撐體系、大數據法規標準體系等三大支撐保障體系。

圖2:數智貴陽.政府大數據統計分析展示系統

圖3:貴州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

圖4:5G仿生城市綜合管理平臺

圖5: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案例介紹——貨車幫

圖6:大數據+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展示平臺

圖7:智慧法律服務亭
目前,綜合試驗區正在著力推動數據開放共享試驗、數據中心整合利用試驗、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驗、大數據產業聚集試驗、大數據資源流通試驗、大數據國際合作試驗、大數據制度創新試驗等7項試驗。
新金融發展趨勢中如何把握中國機遇

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宋青發表主題演講
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下,“中國數谷”如何走出了多贏之路,在為期兩天研討會中,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宋青重點闡釋了貴陽如何憑借戰略定位+戰略定力、改革+開放、借勢+借力、高站位+抓重點、求真+務實的具體做法實現從“富饒的貧困”到“兩難的抉擇”再到“雙贏的道路”的多次轉型。宋青認為,創新驅動發展要因地制宜,助力當地特色發展、解決發展痛點,要從智能制造、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區域協同、營商環境、5G、老齡化、生態環境保護、社會治理體系和法治能力現代化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十個方面來以創新驅動智能城市建設。

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賁圣林發表主題演講
不光是貴州省,目前浙江等多地都在積極利用科技的力量實現政府服務、商業交易和民生保障的賦能與優化。尤其是在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金融科技成為各地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賁圣林將其定義為從“中國模仿”到“模仿中國”的轉變,他表示,這個過程中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正因如此,浙大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也在著力打造政、產、學、研、創、投平臺,探索整個生態創新。
“過去幾十年來,全球金融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中,最為顯著的就是科技化。金融創新的背后在于科技的驅動,它讓服務的范圍更廣、地域范圍更廣、人群更廣。”賁圣林表示,在科技創新的助推下,諸如數據等新資源將成為不斷促進金融發展的主力,金融也將不斷滲入到更多的生活場景和更大的市場中。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戰略研究部負責人肖翔發表主題演講
“智者順時而謀,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無科技,不金融;無牌照,不金融成為現代金融體系重要特征。金融科技日益成為各國金融競爭和金融資源布局的熱點領域。”“中國來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給金融業發展金融科技帶來更好的市場環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戰略研究部負責人肖翔圍繞“互聯網金融監管與監管科技的發展”這一主題,從當下科技變化的特點及其催生的金融變化的主要表現和由此帶來的監管之“變”結合金融發展與監管中的“不變”,重點闡釋了金融科技發展與監管的邏輯,并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總體情況、主要業態以及傳統金融機構擁抱金融科技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做法、驅動金融科技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共性特點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肖翔表示,對金融科技,戰略上應積極擁抱,行動上應積極穩妥。“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不盲目追求顛覆式技術,用能解決問題的適應性技術。”

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張瑞東發表主題演講
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張瑞東也認為,目前,全球范圍內,主流大型IT公司正進入金融領域,數字化主義成為新一輪經濟的發展驅動力。他詳細介紹了數字化主義(Digitalism),認為這是一種思維方式,引導相應的社會實踐。他認為,數字化主義的實現要求第三空間的產生來支持,包括虛擬空間的匿名性,虛擬空間協議的可執行性,交易各方的去中心化信任和開放金融。他詳細介紹了臉書的Libra coin和其區塊鏈戰略,認為其欲起到“一石三鳥”之效——個人隱私保護,支付手段,支付渠道。但整體而言,區塊鏈產業的成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張瑞東表示,第一空間是物理空間,第二空間(Cyberspace)是傳統互聯網空間,傳統互聯網技術對金融的職能在形式和手段上進行了很大的提升,但并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只是改變了金融效率,互聯網數據不斷疊加,互聯網越變越胖。第三空間(Cyphersapace)則是基于分布式及加密技術的互聯網。“第三空間可以實現信息分享、價值傳輸等。信任可以在無中心的條件下建立。金融服務在數字社會條件下是無縫的。全球數字體系的建立是全球趨勢”在此背景下,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必要競爭手段,可用工程的方法解決隱私保護問題。

Money20/20專家做主題分享
來自Money20/20的威爾?哈斯金斯和李伯鏞在對金融科技的演進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鋪排了一幅金融科技公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顛覆性改變的畫面。他們還結合Trulayer、銀聯和美國運通的合作、沃爾瑪、Go-Jek、Grab等案例,從金融科技的監管環境、國際合作機遇、技術融合以及如何贏得下一代消費市場四個方面介紹了Money20/20業已開展的業務領域和促進行業發展的職能。
本文編輯: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