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2407
    • 0
    • 分享到

    如何投資平臺幣?幾位平臺參與者聊了很多!

    2019-7-20 19:44

    來源: gh_2279df4d40e5



    自2017年幣安推出平臺幣以后,平臺幣逐漸成為交易所的標配。從最開始的抵押手續費、與分紅掛鉤、擁有投票權,再到深度參與IEO,平臺幣的玩法越來越多樣。在這個過程中,平臺幣的定位也發生了大轉換,從“積分”到“通證”再到“投資品”,平臺幣不僅在交易所生態大布局中游刃有余,也逐漸成為一把隱秘的財富鑰匙,起著吸引流量和資金的作用。

     

    不過,事情的另一面是,一些老牌交易所對“平臺幣”本身仍有躊躇,他們有的思考了很久才推出平臺幣,有的甚至至今也沒有推出平臺幣。看起來火熱的平臺幣其實也暗藏危機,在FCoin帶起來“交易即挖礦”的洪流中,很多中小型交易所因為分紅機制設計的不合理引發資金鏈斷裂;在幣安帶動的IEO浪潮中,部分交易所因為上線資產出現“故障”而砸了自己的招牌;此次幣安的銷毀制度由從市場回購銷毀到拿團隊解鎖的BNB銷毀,也引發了軒然大波等等。

     

    交易所的競爭更像是平臺幣的競爭,平臺幣的機會在哪里?交易所又如何制定平臺幣的規則?交易所的格局又會因為平臺幣發生哪些流變?嗶嗶圓桌派第十五期主題為《爭議幣安,風云平臺幣如何帶領交易所起飛?》,圈內老玩家王一丁、鏈匯資本創始人 林嘉菡、LBANK聯合創始人 何偉、BiKi.com 資產端總經理 Leo Su、WBFex創始人 Bella Fang于7月19日做客嗶嗶圓桌派直播間共同探討風云平臺幣。


    精彩片段:


    王一丁:價值和價格往往聯動但不同步,平臺幣的漲跌并不能代表交易所的發展前景。


    林嘉菡:價值投資完全合適制定平臺幣策略,只要平臺基本面在發展,平臺幣的價值就會不斷上漲。


    何偉:這次這么大的爭論主要問題在于規則的變更。BNB增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導致團隊持有價值急劇膨脹。


    Leo Su:(幣安)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個人來看,主要是學習幣安的資產端選擇邏輯。


    Bella Fang:回購銷毀就像是存款,存的越多,平臺幣越值錢,這就是為什么“回購銷毀”成為主流的原因。


    嗶嗶圓桌派直播間


    圓桌大咖秀

     

    正式介紹下,我13年接觸比特幣,16年加入OK,19年在CoinAll擔任副總裁,目前是一個社會閑散人員以及一個平臺幣持有者……



    大家好,我是鏈匯林嘉菡。



    大家好,我是韭菜何偉,LBANK聯合創始人。




    大家好,我是Bella Fang,WBFex創始人。2008—2013年,我一直在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行業領域工作和投資;2013年,我開始在紐約參與早期加密貨幣投資;2016年,我在美國硅谷創立了區塊鏈媒體BlockMedia,同年在紐約華爾街創立了WBF Group;2018年,開始創立WBF數字貨幣交易所。



    大家好,我是BiKi.com 資產端總經理  Leo Su。律師,曾師從國內著名法學家。連續創業者,曾獲得國內頂級風投投資并被上市公司并購。數字貨幣礦場主及投資人。




     - 01 -

    圓桌第一問

     

    Q1:幣安此次拿團隊解鎖的BNB進行銷毀和以前從每季度的利潤去市場回購進行銷毀BNB,這兩種做法有哪些本質上的不同?為什么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這是否會影響你們持有BNB?

     

    林嘉菡:平臺幣是所有虛擬貨幣中最接近股票的

     

    我認為大平臺對平臺幣的政策制定短時間內會有影響,平臺幣是所有虛擬貨幣中最接近股票的。價值投資完全合適制定平臺幣策略,只要平臺基本面在發展,平臺幣的價值就會不斷上漲。而且平臺幣的價值追蹤比任何上市公司的價值追蹤都要及時,所以對未來的預測判斷比例會更小,大家只需要追蹤歷史就可以獲得很好的周期波段收益。

     

    Bella Fang:(數字資產領域)依然面臨很多中心化控制的問題

     

    現在數字資產領域沒有規范的財務信息公布和審核流程,也缺少第三方的監督,如果不用利潤的20%去購買,幣安直接銷毀的數量,用戶其實很難判斷。這也是為什么會引起爭議的原因。我想說的是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技術,但是現在依然面臨很多中心化控制的問題。

     


    - 02 -

    圓桌第二問

     

    Q2:平臺幣回購銷毀逐漸成為交易所平臺的主流模式,不同的交易所平臺回購計劃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回購銷毀”為什么能成為主流?你們有沒有比較過各個平臺的“回購銷毀”方案可能給幣價帶來的影響,哪些平臺是真的能給用戶帶來收益?

     

    王一丁:如果想讓平臺幣有更多的流通性,平臺幣就一定要上鏈

     

    我持有很多OKB,都是自己買的哦。其實OKB最早的分紅模式,很刺激。每周五用BTC分給用戶,用戶都非常期待每周五“發工資”。后來也是因為OKB上鏈,有部分OKB會提現出去,沒辦法參與分紅,所以改為了回購銷毀模式。

     

    大部分的平臺如果想讓自己的平臺幣有更多的流通性,而不僅僅是在自己的平臺上作為一個“積分”,那就一定要上鏈,上鏈就需要回購銷毀模式。其實不管是分紅還是銷毀,平臺有真實收入,并且將收入賦能于平臺幣上,那一定會給持幣用戶帶來收益。

     

    Bella Fang:回購銷毀會給用戶創造一種“長期通縮”的預期

     

    平臺幣“回購銷毀”已經成為主流,因為這也是平臺幣控制通縮的必備手段。用戶在選擇平臺幣的時候,第一看平臺實力,看看平臺收入以及平臺幣的估值,第二要看平臺幣的經濟模型。

     

    目前主要有分紅、回購空投、回購銷毀。回購銷毀是目前最好的方式,為什么呢?因為回購銷毀會給用戶創造一種“長期通縮”的預期,對于平臺幣持有者來說,有預期就有前途。這種方式不像分紅,分紅是從存量份額中分出去一部分。回購銷毀就像是存款,存的越多,平臺幣越值錢,這就是為什么“回購銷毀”成為主流的原因。

     

    各個平臺的回購銷毀方式都在不斷調整,我相信各大平臺都是會從用戶角度考慮策略調整的,所以這里就不一一評價了。毫無疑問,回購銷毀是WT市值增長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們會定期回購銷毀WT,防止它的通縮,同時,我們有很多方式,如通過超級合伙人計劃、WBFex全球運營中心計劃等多重應用場景,來促進WT市值增長。

     

    Leo Su:每日回購、季度銷毀、鎖倉裂變形成了BiKi極致通縮的平臺幣經濟模型

     

    BiKi平臺幣的16字方針是“每日回購、季度銷毀、鎖倉裂變、極致通縮”。一是,手續費100%回購平臺幣,每天回購、定期銷毀,有效的控制市場流通量;二是,合伙人鎖倉裂變,讓平臺幣持有者與平臺之間的利益關系達成了更高程度的統一,進而帶來更低成本的流量轉化,以及更大量級的鎖倉效應。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了BiKi極致通縮的平臺幣經濟模型。

     


    - 03 -

    圓桌第三問

     

    Q3:事實上,在很多交易所的鎖倉計劃中,團隊都占有不小的比例。你們覺得交易所該如何解決團隊鎖倉部分的代幣,既能不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能維護團隊成員的利益?

     

    何偉:BNB增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導致團隊持有價值急劇膨脹

     

    好的,壞人就我來做吧,和大家一起探討下幣安計劃的變更和一些可能存在的更好的方案。其實幣安這次規則的變更對用戶是有利的。團隊持有的代幣,一定流向市場,會砸成更大的波動,對持幣用戶或投資人而言都不是有利的行為。這次這么大的爭論主要問題在于規則的變更。BNB增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導致團隊持有價值急劇膨脹。

     

    LBank上線3年,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平臺幣,很重要一個原因是,行業變化太過迅猛,我們希望有一個可以更對用戶負責任的模式。所以當LBank目前已經可以用自己平臺的利潤維持平臺自身的發展,足夠反哺平臺幣的時候,我們才有了自己平臺幣的計劃。

     

    LBank的平臺幣,在規則上,我們明確了團隊只有20%,而且是2年之后有條件釋放。所謂的條件是,2年內完成3倍于此次募集金額的平臺的回購銷毀。如果沒有完成,團隊部分直接銷毀,永不流通。

     

    在這種模式下,我相信哪怕2年時候團隊部分真的釋放了,用戶也樂見其成,也對LBank有足夠的信心,不用擔心團隊砸盤,因為團隊已經做得足夠好。但是若沒有完成,我們用自我約束來給用戶一個交代。在這種模式下,團隊的利益和用戶的利益是綁定在一起的。

     


    - 04 -

    圓桌第四問

     

    Q4:自幣安在17年推出平臺幣后,平臺幣逐漸成為交易所的標配。平臺幣構成了交易所內部的通證經濟體系,好的平臺幣規則能促進交易所生態的繁榮,交易所平臺制定平臺幣規則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你們覺得規則制定最難的地方在哪里?

     

    Bella Fang:規則制定最難的地方是滿足用戶的預期,打造全球共識

     

    以WT為例,我們在發行平臺幣時,主要考慮的是平臺本身的實力、用戶的需求、行業的發展等。規則制定最難的地方是滿足用戶的預期,打造全球共識。WBFex高管團隊通過向用戶闡釋平臺幣的功能的方式,公開了WT的八大基本功能,包括:回購銷毀、手續費抵扣、鎖倉即挖礦、保證金鎖倉、邀請返傭權、空投獎勵、WT交易區、保障基金等,一步步讓用戶了解我們的平臺幣。

     

    林嘉菡:平臺幣是所有虛擬貨幣中唯一有基本面支撐的

     

    政策不會影響我持有BNB,總體來說,今天的BNB還是低估的,前幾天我還加了倉。我認為,平臺幣是所有虛擬貨幣中唯一有基本面支撐的,所以除非基本面有破位,否則我都堅持持有。我認為這次政策調整對所有做BNB的人都是一個機會,現在估值已經有修復了,但還有10%的空間。

     

    王一丁:規則制定最難的地方在態度,(平臺)能否履行當初的承諾

     

    超級君曾經說過一句話我非常認同,平臺幣在發行時寫在白皮書里的應用場景、回購或分紅比例等等,這些都是平臺對用戶的承諾,是必須履行的,只能增不能減的。但是因為沒有更好的約束力,很多平臺把回購、分紅等當做用戶福利,這其實會傷害持幣用戶。所以我覺得規則制定最難的地方在態度,在能不能履行當初的承諾,而不是大業開始了,利潤高了,市值高了,開始變卦反悔了。

     


    - 05 -

    圓桌第五問

     

    Q5:據QKL123數據顯示,BNB總市值趕超EOS,現排名第六位。BNB今年漲的尤其的猛,你們覺得BNB為什么能如此強勢?事實上,很多交易所同行還是非常尊敬和欣賞幣安,你們覺得幣安有哪些值得學習和借鑒得地方?

     

    Leo Su:個人來看,主要是學習幣安的資產端選擇邏輯

     

    從通證經濟模型的角度來看,交易所平臺幣是非常科學的,日活多,相對于目前的公鏈生態和單個項目來說,交易所有著更高的日活。頭部交易所有著穩定的盈利模型,雖然回購機制各異,但是大的出發點都是讓用戶享受到平臺增長的紅利,而持有平臺幣就是身份憑證。幣安的頭部效應導致的品牌高溢價,增加了BNB的附加價值。

     

    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個人來看,主要是學習幣安的資產端選擇邏輯。價值觀上,選擇有技術或通證模型創新且能落地的資產。系統方法,用新的玩法來帶動好的資產,形成機制性的打法和服務機制,才是成敗關鍵。把握時效性,愛西歐和后來的愛意歐,都是帶著強烈的時效性的,而追隨不如引領,就像BiKi引領通縮模型一樣,與其模仿,不如把握當下的趨勢,引領未來。

     

    何偉:我個人最欣賞幣安的是CZ的管理,整個幣安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

     

    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挺認可幣安這次不解鎖團隊份額的行為。團隊沒有了后路,只能把交易所做好了,團隊才能有收益。所以團隊整個精氣神,是擰在一起的。

     

    不說幣安的海外市場有多好,不說媒體公關有多好,不說技術有多好我個人最欣賞幣安的是CZ的管理,整個幣安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團隊內部不允許炒幣,所有人在創造高額利潤的前提下,還能克制住自己的貪婪。員工的工資也使用BNB發放,讓平臺發展和內部的收入直接掛鉤。

     

    就LBank目前而言,當我們平臺幣屬于團隊的部分,以我剛才說的這種強自我約束方式推行之后,團隊罵了我整整一周,但是一周之后我看到的,他們現在都在拼命。這個拼命,不是形容詞,是真的拼上性命,不吃飯不睡覺生病了都不去醫院的那種拼。

     

    每個交易平臺,都是自己的特質吧。火幣有自己的初心,有自己的生態。OK有自己的規則,有完善的制度。嗯,每個平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誰都不可能阻止其他平臺散發自己的光芒。

     


    - 06 -

    圓桌第六問

     

    Q6:自從幣安率先推出IEO項目以來,平臺幣逐漸成為今年的熱點,你們看好平臺幣的發展嗎?你們覺得平臺幣還有哪些玩法和機會?另外,當前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平臺幣,相關的玩法也層出不窮,你們如何分辨哪些平臺幣值得投資?

     

    Bella Fang:平臺幣是一種理想的經濟模型

     

    平臺幣在融資、吸引流量、增加用戶粘度、增加交易深度、增加社區參與感等方面都給交易所帶來巨大的好處,是一種理想的經濟模型,平臺幣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期的。WT作為WBFex的平臺幣,隨著平臺不斷發展,必將為投資者創造更高的投資回報。

     


    - 07 -

    圓桌第七問

     

    Q7:平臺幣的漲勢通常代表著交易所的發展前景,你們覺得平臺幣價值的高低取決于哪些因素?另外,平臺幣作為一種工具,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實在的價值支撐,另一方面,交易所對平臺幣有著巨大的操作性,決定著平臺幣的運行規則,你們覺得這兩者相互矛盾嗎?

     

    王一丁:價值和價格往往聯動但不同步,平臺幣的漲跌并不能代表交易所的發展前景

     

    首先,我們確定一點,價值和價格往往聯動但不同步。其次,目前來講,平臺幣的漲跌并不能代表交易所的發展前景,價格層面上尤其是短線層面,往往是資金博弈的結果。而價值取決于平臺賦予了多少價值給平臺幣,為平臺幣打造了多少應用場景。

     

    平臺幣價格表現不佳,有可能傷害用戶情緒,用戶用腳投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用戶的流失;但發展前景好的平臺,它的平臺幣不一定就一直漲,一直漲的平臺幣也不代表它的真實業務規模和發展前景一定好。這個因果關系我認為要搞清楚。

     

    投資平臺幣,我認為先要判斷平臺幣的價值,看它的使用場景,看它的其它經濟模型,當然最重要的是看平臺的真實體量,再去和目前的價格對比。

     

    何偉:平臺幣的定價最核心的是平臺的盈利能力以及和平臺幣的關系

     

    非常認同老丁的觀點,平臺幣的定價最核心的是,我們剝去外面的各種包裝,還是平臺的盈利能力以及平臺盈利能力和平臺幣的關系。

     

    至于說矛盾,我覺得現在并不是操作性和運行規則的矛盾,而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聽過也學習過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把這句話翻譯下就是,大家都想賺錢,但是錢就那么多,不夠分。

     

    有些平臺會漠視規則,利用各種手段去進行操作。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這個問題一開始的那個答案:平臺的利潤。只有平臺本身擁有造血能力,不需要通過平臺幣的操作性去達成盈利,這兩者才不會互相矛盾。

     

    LBank比較好的就是,三年了,我們活著,還活得不錯。至少沒平臺幣的時候我們能賺錢覆蓋成本,還能組織團隊一起去滑滑雪,分分紅。所以我們才有信心發平臺幣,也知道我們能把這事給做漂亮了。

     

    Bella Fang:平臺幣的價值離不開對平臺綜合實力的考量

     

    二者并不矛盾,因為交易所作為一個提供交易的場所,本身是一個平臺,平臺幣作為一個工具,將促進平臺的發展,而不是被平臺所操縱。我認為平臺幣的價值離不開平臺本身的實力、平臺在行業中的位置、平臺的運營能力、用戶增長能力以及打造共識的能力,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對平臺綜合實力的考量。



    - 08 - 

    圓桌第八問

     

    Q8:幣安、火幣、OKEx、Bitfinex、LBANK等老牌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當前也冒出了很多新興交易所,類似BiKi、抹茶、WBFex等,它們的表現也很強勢,這些新興交易所為啥能突出重圍?此前火幣李林也說過,當前交易所的競爭還處于低維度競爭,你們覺得交易所賽道還存在哪些變局?

     

    何偉:新興交易所能突出重圍有幾個關鍵因素:團隊、效率、時間機遇

     

    像我們這種“老”平臺,在這個市場這么久,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我們還活著。能活著,就意味著不會跑路,有豐富的行業資源。最重要的是,有廣泛的共識,大家都和你一起玩過。信任的基礎源于時間。

     

    新興交易所能突出重圍有幾個關鍵因素:團隊、效率、時間機遇:

    1、這些新興交易所的團隊都非常拼,基本處于7*24h的工作狀態。

    2、他們本身體量較小,中心化程度較高,所以團隊的決策非常高效,遠超過老牌交易所。

    3、前段時間,有各種社區型項目的爆發非常迅猛,而主流幣的表現相對平庸。社區型的項目,又以這些新興交易所為主要交易平臺。


    交易所的變局太大了。目前整個區塊鏈市場也就1000萬至2000萬的用戶體量,整個加密貨幣市場也就等同于2個茅臺的市值。無論和傳統互聯網或者傳統金融相比,連小孩都算不上,頂多算個種子。誰能引入更多新的流量,誰能拓展更大的市場,誰能在區塊鏈行業之外做更多的突破,誰就有可能獲得未來的話語權。

     

    Leo Su:BiKi能突出重圍,主要是依靠流量端、資產端、體驗端的布局

     

    這些老牌交易所已經有了很深的品牌效應,也有很難打破的行業壁壘。BiKi今年能夠突出重圍,主要是依靠流量端、資產端、體驗端三方面的布局。


    在資產端方面,BiKi有一個明顯的特點,BiKi上線的幾乎都是自帶大量社區用戶的幣種。BiKi打破了人們固有的認知,挖掘出了一條獲取流量的快速通道。在流量獲取上,BiKi是第一家通過“社群裂變”模式來獲客的交易所,目前來看效果不錯。在用戶體驗上,BiKi 服務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實時交易服務。

     

    Bella Fang:一是因為市場足夠大,二是用戶需求不斷多元化,勢必會有新興交易所出現

     

    三大交易所作為創辦較早的交易所,我認為核心的競爭力在于產品形態和戰略布局,經過長時間打磨,漸趨成熟。但還是給像BIKI、WBFex等新興交易所突圍的機會,一是因為市場足夠大。數字資產交易總量是一個不斷激增的市場。二是用戶需求不斷多元化。火幣、幣安提供的交易功能已經不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勢必會有WBFex這樣的新興交易所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共建行業繁榮生態。

     

    王一丁:未來交易所應該專注于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交易體驗,其它事情交給專業團隊來干

     

    老牌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是流動性、技術、市場、運營層面的積累。新興交易所往往是因為某些表現良好的資產而突出重圍,搶占市場,再去補強他的其它方面。交易所需要干的事情太多,安全、撮合引擎、市場、用戶支持等等,這只是交易所的最基礎,但這些往往就需要幾十人甚者上百人的團隊才能干好。

     

    目前交易所想要差異化地爭搶現有市場,只能靠挑選甚至孵化資產的能力,但其實在傳統金融領域里,這也是需要龐大的專業團隊來干的事情。我個人有一個想法,我認為未來交易所應該專注于自己的技術、安全、用戶支持等工作,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交易體驗,其它的事情交給同樣專注自己賽道的專業團隊來干。目前來講,這個事情不太現實,因為交易所都什么都想自己干。

     

    交易所未來變局的可能性太大了,比特幣終將漲到10萬美金之上,更專業更牛逼的人和團隊甚至機構,會不斷涌入這個行業。作為老韭菜,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和進步,才能勉強不被淘汰。

     

    林嘉菡:交易所從中小躋身一線一定是監管支持

     

    中小交易所現在的機會,除了特殊玩法的發明,最主要的是得到監管支持。美國對平臺的監管有發MSB和ATS牌照,香港和新加坡又有沙河計劃。平臺2年計劃,從中小躋身一線一定是監管支持,即到時候大的交易所在一定區域被封鎖,持牌中小交易所接管市場份額的黃金時代就會到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