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當做公司經營,是高手最重要的人生哲學
2019-7-18 09:43
來源:
renyoushe
●準備畢業了,工作還沒有著落,怎么辦?
●工作幾年了,好像看不到未來的方向,怎么辦?
●想跳槽,想轉型,不知道從何著手?
●人為什么要成長,人怎樣成長?
●中年危機,怎么應對?
很多時候,個人成長中的難題,如果總是通過個人的視角去想,就會陷入死胡同。但如果換一個視角,重新審視這些問題,也許你會豁然開朗。
比如,把自己當做一家公司來看。
影響數百萬日本人的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說:人生就是不斷做出各種選擇,經營“自己公司”也一樣。
其實,個人的發展和公司的發展是相似的:
公司和個人都需要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找到有效的經營之道,需要在社會市場環境中不斷地接受考驗,并遵循一定的規則。
有的公司發展幾百年,依舊能跟得上時代的浪潮,而有些公司卻熬不過兩年就瀕臨破產,這就像有的人很成功,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有的人總是四處碰壁,時不時感到迷茫和焦慮。
把個人當做一家公司,我們可以用商業思維來啟發人生路上的各種問題。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能否實現“永續經營”。而面對你的“人生有限公司”,你能否持續有效地一直經營下去?
這就取決于你的“商業模式”。
何謂商業模式?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賺錢模式。
比如,搜索引擎公司目前最主要的商業模式是“搜索廣告”,這部分廣告收入占據公司的大部分;手機網絡公司最主要的商業模式是“道具收費”,銀行的商業模式是賺取存單利差;作家的商業模式一般是賺取版稅……
而我們大部分個人的商業模式則是“出賣時間”或“出賣技能”。
一個沒有商業模式的項目是做不長久的,一個人如果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是無法獲得讓自己滿意的經濟收入的。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把個人的人生商業模式分為四種:
即單位時間只能賣一次,且只能賣給一個人,公司的雇員和小企業主(包含小型淘寶店家)一般屬于這一類;
即單位時間可以賣多次,且可以賣給多人,賣出的份數和客戶數與杠桿比例相關,杠桿比例基本受制于其個人品牌,藝術家一般屬于這一類;
真正的企業家屬于這一類,他們獲利的秘密在于“他人的時間和他人的金錢”,這就是企業家借貸和雇人的致富秘密;
大部分人辛苦一輩子,依然與財務自由無緣,根本原因不在于他們不幸運、不努力,而在于他們選擇了錯誤的人生商業模式——無杠桿賣時間,即被雇傭。
很多人所追求的“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安安穩穩地工作一輩子”其實就是這種無杠桿賣時間的商業模式。
然而,這種商業模式存在著一些問題。
比如,很難達到財務自由。“穩定的工作”其實就是穩定地拿工資,每個月都陷入“等發薪日”的狀態,很難找到財富持續迅速增長的路徑。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我們所有工作選擇都必須以“漲工資”為第一標準,無論是在公司內調整還是出去尋找機會。然而,隨著年齡漸長,年薪漸高,能“繼續漲工資”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自己無力改變環境,但因為離不開這份薪水只能無奈地待在原地,放棄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
一門心思掙工資的發展道路會讓人在30~40歲陷入嚴重焦慮,這個年齡段的焦慮主要來自職業發展的“停滯”和對自己財務狀況的擔心。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互聯網行業對于35歲以上的人明顯表現出了不友好的姿態:35歲以上的人不招,35歲以上的人有很大可能性被裁掉。打開互聯網招聘網站,無論明確不明確寫著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工作經驗那一項的要求,10年就是一個最長年限的分界點了。
微博熱搜曾有句話特別火:
“別罵90后,因為他們會辭職;但你可以大膽罵那些中年人,車貸房貸、妻兒父母壓著,辭職不一定會有人要。”
我們剛開始選擇的“被雇傭“的商業模式,本來是不錯的康莊大道,走到后來卻擁擠不堪,無比兇險。
怎么辦呢?我們能做的就是為自己換一種新的人生商業模式。
當然,從單一的雇員,到成為藝術家、企業家以及投資者的過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突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發生,一般都不是好事,而是源于外力的壓迫。
但是,只要你從內心認識到“被雇傭”是一條越走越難、越走越窄、越走你的競爭對手越多(相對于機會)、越走收益與風險越不成正比的道路,你就應該放棄被雇傭的執念,選擇其他三條康莊大道中的至少一條。
確定了個人商業模式之后,“人生有限公司”要實現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更重要的就是建立核心優勢,打造自己的護城河。
何謂護城河?
用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的話來說,就是“企業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芒格和巴菲特使用的比喻則是:公司本身等同于“城堡”,而城堡的價值是由“護城河”決定的。
一個公司需要有強大的“護城河”,人生也不例外。
而對于個人而言,核心競爭力就是你自己的真正優勢。
那么,怎樣定義自己的人生優勢?有三個條件:
●第一是你擅長的(但并非你喜歡的);
●第二是有需求的;
●第三是能長期經營的。
為什么優勢一定是你擅長的而并非你喜歡的?舉例來說,你從小喜歡畫畫,上了興趣班,并且此后一直把畫畫當做自己的愛好,業余時間也堅持畫畫。但是,和專業畫家或美術生比起來,你的繪畫水平很一般,所以你是喜歡畫畫,而不是擅長。畫畫不是你的個人優勢,只能是一種業余愛好。
為什么要有需求?因為對于一個公司來說,你的產品需要有市場,所以并非你擅長的所有事情都會變成優勢。假設你喜歡畫畫,但是大家都不喜歡看繪畫作品,而是更喜歡聽音樂、看雕塑展、看電影,那么你畫畫這個技能只能作為愛好,而無法變為優勢,因為無人需要。而如果你擅長編程,在現在這個互聯網行業發達的時代,編程就可以成為你的優勢。
我們的人生是一個有 70 ~ 80 年歷史的“公司”,對于這個公司而言,持續經營要比一次性爆發好,因為一次性爆發需要看機會、看運氣。如果你只盯著一次性爆發,那么你很容易陷入功利和投機。這與商業規律有關,如果你的技能在人才市場上供過于求,那么你的價格會變低;如果你的技能在人才市場上供不應求,那么你的身價會相對較高。如果你能讓自己的技能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那么你這家公司是可以持續經營的。
如何發現自己的優勢呢?
我們應該不斷回頭,把自己人生中的點連成線,尤其要問自己:是什么事情,總是在人生的”低潮期“帶給你力量,帶給你轉機?
比如,《黑客與畫家》的作者,硅谷創業教父Paul Grahsm曾經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夢”而一度窮困潦倒,是他從小到大最擅長的”編程技能“一次又一次幫他擺脫窘境,于是他終于發現了自己真正的優勢是編程。最終,他靠自己超強的編程技能實現了財富自由。
實際上,上述觀點來自于百萬粉絲公眾號“輝哥奇譚”和“改變自己”的主理人張輝的新書——《人生護城河——如何建立自己的真正優勢》一書。
張輝是“70后”,出生于陜西關中平原。父母是普通職工,是家族第一代從農村走出來到城市生活的人,而他又是家族第一代大學生。 他曾在華為、摩托羅拉做過高級工程師,在百度做過自動駕駛產品委員會主席。
張輝曾經在自己30多歲的時候經歷了5 年的焦慮,之后他認識到,如果一直堅持“被雇傭”的個人商業模式會越走越窄,于是他開始另辟蹊徑。
他發揮了自己的寫作優勢,開始寫微信公眾號。
“做微信公眾號,堅持寫作,是讓自己像藝術家那樣去生存;把幾乎所有閑錢都投資股票,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投資者;在工作中更加追求成為一個“合伙人”、一個合作者,并以這種心態對待老板、同事和客戶。因為這樣的轉變,我的路越來越寬,人生的支撐點和對外的連接點也越來越多。”
在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的基礎上,張輝總結出一套有效經營“人生有限公司”的方法論,這套方法就在這本《人生護城河——如何建立自己的真正優勢》中。
書中通過以始為終,思行合一、高度透明、多點支撐四個理念以及基于這些理念所開展的實踐闡述如何經營人生有限公司。
全書共分了六個章節:
通過闡述人生商業模式和人生定位,告訴我們為什么要把人生當做公司來經營。
這是一份超級職場指南,作者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價值投資,如何有效改良你的商業模式,用閑暇的時間孕育財富;此外,作者還奉上了給各個年齡段的職場人的發展策略。
這部分主要是涉及到了心靈成長和自我認知,如何獲得有效的成長路徑,如何接納自我,最終成就自我,你可以從中獲得答案。
希望、樂趣和意義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每個人的人生就像一部電影,具有多種多樣的可能性。
不管你處于人生哪個階段,也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把自己當做一個公司來看,任何公司的經營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只要學會踐行這些理念,建立起自己真正的優勢,獲得個人成長的方法論和策略,進而打造屬于自己的“護城河”,你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