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潤
來源:劉潤公眾號
最近,社科院在之前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再次引起熱議。
有媒體報道,養老金到2035年,或將耗盡累計結余。而80后,很可能成為無養老金可領的第一代。
盡管人社部已經解釋,稱完全能保證養老金長期按時足額發放,國家也決定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但是這樣的消息,還是讓人焦慮恐慌。
養老金是否耗盡,這是計算方式不同和每個人如何理解的問題,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這背后,是幾乎每個人承認,也無法避免的事實:
中國的人口問題。
改革開放40年,我們之所以能突圍騰飛,很大程度上是享受了人口紅利。
但是現在,紅利逐漸消失,拐點越來越近,具體表現為年輕人數量越來越少,老齡化社會即將到來等等。
轉型的“陣痛”將從上到下傳遞到企業和個人,這種痛感也許會比想象中更持久、更猛烈。
人口作為巨大的變量,甚至決定未來幾十年的發展走向。
你有沒有注意到,過去這些年,各大城市紛紛放開自己的戶籍政策,特別友好。
鄭州、寧波、珠海、南京、包括上海、深圳……每個城市都拼命想讓人才落戶。如果詳細列舉的話,這串名單很長很長,未來也會有更多城市加入這一輪“搶人大戰”。
過去是戶籍保護,“不讓你進”,現在是大門敞開,“求著你來”。
有人說這是城市的房地產經濟受到打擊,想為城市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和活力,讓年輕人多買房子。
我說這只是你懂自己的行業,放大來看不是這樣。真正的原因是人口遇到巨大挑戰,年輕人越來越少。
在眾多城市中,搶人搶的最厲害,最瘋狂,最讓我“瞠目結舌”的城市,當屬西安。
據說西安還專門開了一個誓師大會,誓要取得人才爭奪攻堅戰的勝利。
所以西安的工作人員就在火車站辦公,發現你是外地人,立馬會跑上前問:“你想落戶西安嗎?”
只要你說一句,“我愿意”,立馬給你拉到公安局,拉到派出所,10分鐘之內幫你落戶。
去年,西安用這樣的辦法,拉了超過70萬人落戶。
“西安速度”釋放出強烈的信號:
勞動人口稀缺的問題正在導致城市之間產生激烈競爭。
經濟發展要靠人口創造,沒有人,是萬萬不行的。
全國各地的“搶人大戰”,讓我們意識到勞動人口的稀缺。這是一種體感,但具體少了多少?我們來看一張圖。
根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的生育率,在1990年左右,跌破了“替代水平”。
什么叫“替代水平”?
一對父母生2個孩子,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不會發生重大變化,我想這很容易理解。考慮到疾病、戰爭、意外,更準確地說,一對父母生2.1個孩子,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2.1,就是人口結構的“替代水平”。
那生育率跌破替代水平,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年輕人,也就是勞動人口,正在持續地減少。
現在,我國的生育率已經降到了1.5以下,而上海的生育率只有0.7。
這意味著年輕人,也就是勞動人口,正在快速地減少。
我去廣東一家制造業企業調研的時候,他們跟我說過去從不缺人。想要招人了,讓保安走到門口,貼張告示,大喊一聲,“我們現在缺人了,誰想來?”
然后大門外站滿了想要工作的人。為了保證公平,保安又喊一聲,“大家都把身份證從大門口扔進來!”
于是上百張身份證嘩啦啦往里丟,保安隨機撿三五張身份證,這幾個人就是通過面試的幸運兒。那些運氣不好的,很抱歉,下次再來。
現在呢,他們攤攤手告訴我,廠區里養的狗,都比門外的人要多,根本無人可招。
原萬科北京CEO兼董事長毛大慶,分享過一組研究數據:
90后,比80后減少了44.2%,00后,又比90后減少了33.7%。
形象地說,就是如果80后的總人口是100人的話,那么90后就是56人,00后只有37人。
中國的勞動力,是劇烈,劇烈地減少。
我聽到這組數據時,汗毛直立,脊背發涼。
在中國勞動人口持續地、快速地減少的另一面,是非勞動人口,正在持續地、快速地增加。
老齡化社會,即將到來。我們還是來看這張圖。
中國最大的一批人口,大約是1966年-1973年左右出生的。這8年的生育高峰,中國一共出生了多少人口呢?
3.1億。占今天中國總人口的22%。
中國的退休政策是60歲(女性55歲)。1966年-1973年出生的人,什么時候退休?2026年-2033年。
今年是哪一年?2019年。
還有多少年?7年-14年。
這道簡單的數學題背后,是復雜的社會現象。如果退休政策不改變,那么不久之后的2026-2033年間,中國將會有3億人左右集體進入退休狀態。
勞動人口供給大大減少,退休人口急劇增加。我們把這兩個變化疊加在一起看,會發現另一個驚人的事實:
大約10年后,中國將從一個9億人工作,養活5億人的國家,轉變為只有5億人工作,養活9億人的國家。
是的,我們的人口撫養比,即國家非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會從9:5,變為5:9。
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一對夫婦,可能要養活10個人。
養活夫婦自己兩個人,養活兩個孩子,養活雙方父母四人,甚至再養活在世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一個國家,5億人要養活9億無法工作的人。
一個家庭,2個人要養活10個無法工作的人。
今天你都覺得生活如此艱難,那未來你又要怎么辦?
中國的人口問題,真的不是小問題。
我們必須想到一整套解決辦法來應對這個挑戰。不論是在國家、企業、還是個人的層面。
第一,國家可以多吸引海外人才。
美國也經歷過人口撫養比超過1:1的階段,一半的勞動人口撫養另一半沒辦法勞動的人口。
美國的做法,是所謂的移民政策。把大學開放,向全世界開放移民。
很多人特別反感這個建議,覺得黑人到中國,不好好工作,整天換女朋友。是,是有這樣的黑人。但也有很好的黑人。我去乞力馬扎羅登山時,給我們服務的團隊,比我見過的絕大多數中國機構,都要專業。
去年中國曾引入30萬菲傭,在我看來這是巨大的進步。各大高校也針對非洲和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開放了很多專項的招生名額,這都是積極的行動。
我們要增加選拔機制,鼓勵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越南、非洲最優秀的年輕人移民到中國,也許才能緩解燃眉之急。
這不僅是戰術上的打法,更是戰略上的調整。
第二,企業不再把人力成本低當成優勢。要善用老年人。
人是越來越難招了,成本是越來越高了,企業如何才能活下來?
各位企業家和創業者們,去做一件事吧。把公司和人相關的成本都加在一起,直接乘以3,看看你的商業模式是否依然成立,還能不能賺錢。
如果不能,你要拉響警鐘了,未來10年,虧錢的概率很大。留給你調整的時間,不多了。
未來人力成本低不再是我們的優勢,想要保持競爭力,要把成本建立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上,建立在知識上,建立在先進的管理制度上,減少對人工的依賴。
另外,可以去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善用老年人?
在日本這樣一個老齡化社會的國家,開出租車的都是老頭老太了。美國的空姐,都不能叫空姐了,年齡和我們的叔叔阿姨一樣大,要改口叫“空奶”了。可以想見中國這一代空姐,可能會在崗位上服役20年。
那我們要怎樣善用這些老年人,讓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煥發第二春?
同樣的,如何發掘養老地產等新行業蘊含的巨大商業機會?
第三,我們每個人要怎么辦?保持健康。終身學習。培養孩子。
養別人,是辛苦的事情。被別人養,痛苦的事情。
保持好健康,定期去體檢,不要輕視,不要調皮。
同時,終身學習。我知道,在延遲退休的政策下,60歲的我是不可能會退休的,我已經做好一直干到80歲的打算。想要自己養活自己,在未來還有競爭力,就要終身學習,不停前進。
最后,好好培養孩子。
我們這代人很努力,想給孩子們最好的條件,希望他們能有更好的生活,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但是可能很遺憾,我必須實話實說,我親愛的孩子,你可能必須比我們更加努力。你必須懂得創造。
中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但終究是我們的孩子們的。
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中國的人口問題也被低估。
人口問題帶來的影響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可能會大大超過我們的想象。關于養老金是否耗盡的討論,只是人口問題的一個縮影。
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今天9億人背著5億人,堅持一下,沒問題。
明天5億人背著9億人,怎么背,就需要真正的大智慧了。
有人說中國未來的人口問題,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我不這么認為。
說這樣話的人,更多看到的是“危”,而沒有看到“機”。當我們停止無奈、停止抱怨,開始做點什么時,就有可能“轉危為機”。
轉型的過程,一定會有“陣痛”出現,希望這個痛,會更短一些、更小一些、更快一些。
做點什么。然后,繼續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