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信用卡,可能會很快改變形態。
信用卡1915年起源于美國。實際上早期是由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娛樂業和汽油公司為了招攬顧客,發行的信用籌碼。現在一些商場也會發行這樣的會員卡。后來,這種形式的卡片被銀行借鑒,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的信用卡。
信用卡對于消費者來說,有20~50天的免息期,方便資金周轉。而對于銀行來說,其利潤主要來源于取現收取的利息費用,以及逾期以后的懲罰性計息費用。
不過雖然信用卡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其本身也有非常多的弊端:
①信用卡身份泄露問題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地鐵口或商場看到有些人擺攤幫忙辦理信用卡。
實際上這些人不是銀行的正式職員,只是一些臨時的,或者是中介人員。準入門檻很小,員工的流動性也很大,銀行只是考核他們的辦卡量,對于其他方面的考核比較少。
這也導致,有些人會鉆空子,倒賣相關的信用卡申請資料。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銀行對于用戶的信息是集中儲存的,所以,可能會被黑客竊取導致泄露。
②信用卡盜刷問題

信用卡由于其本身的設計不需要交易密碼即可交易。
導致信用卡一旦發生信息泄露,非常容易被盜刷。也就是卡號,以及卡背面的CVV2碼三位數。
實際很多人出國,消費完結賬時,往往把自己的信用卡直接給服務員。然后等服務員刷卡結賬。而這個過程中很容易被偷偷克隆。
等到回國以后,就會收到自己信用卡被盜刷的短信。

根據網絡上統計的各銀行被盜刷涉案金額,數量還是非常龐大的。
所以,出國消費的時候,盡量避免信用卡刷卡,或者是不要讓信用卡離開自己的視線。
針對上面兩個問題,區塊鏈技術是非常適合來解決該問題的。
比如,個人信息的隱私問題。
盡可能避免中間的人為干預,比如發行信用卡,可以采用公眾號或者其他的接口,讓用戶進行信息的電子化錄入,進行信息的上鏈。
或者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戶直接授權銀行查詢其所需要確認的信息。這就需要底層的區塊鏈數據接口,提供合法性查詢通道。
基于區塊鏈賬本式的信息存儲方式,可以避免黑客對于中心化服務器的攻陷和竊取。
利用底層區塊鏈的技術,所有的支付和交易必須要在你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完成。這樣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盜刷問題。因為沒有本人的許可這筆交易就無法完成。
實際上現在很多信用卡公司以及銀行機構,已經在嘗試用區塊鏈技術來改革信用卡。
比如,最近據韓國時報報道,韓國領先的信用卡公司Shinhan Card已獲得區塊鏈支付系統專利。
根據該報告,這些舉措可能導致逐步淘汰三個中介機構,即信用卡公司,增值網絡服務提供商和支付門。增值網絡是連接信用卡公司和會員店以驗證和批準交易的服務提供商,而支付門的任務是執行支付。
不僅進一步提升了信用卡各環節的效率,還大幅度提高了信用卡的安全。
當有了區塊鏈的底層技術,讓我們不僅可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還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