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3027
    • 0
    • 分享到

    區塊鏈顛覆銀行的五個維度:支付、清算和結算、融資、證券、貸款和信用

    2018-3-31 14:22

    來源: DDKJZX

    區塊鏈正在變革一切,從支付交易到在私募市場融資。隨著區塊鏈的不斷發展,傳統銀行業是要擁抱這些新技術還是要被區塊鏈技術取代?

    窗體頂端

    去年9月份,摩根大通CEOJamie Dimon這樣評價比特幣:“它比郁金香泡沫還要糟糕,比特幣最終的下場會很難看。有些人會因此而傾家蕩產。”

    高盛集團負責人Lloyd Blankfein對此也有共鳴,說道,“(一夜間)價格波動20%的東西不像是貨幣。這更像是一種詐騙工具。”

    但是,根據國際證券協會的調查,55%的受訪公司正在監測,研究或開發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但是銀行在對加密數字貨幣提出猛烈抨擊的同時也在問另一個問題:銀行有什么好怕的?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銀行要擔心很多威脅。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加密技術確保安全地傳送數字資產,不需要可信第三方機構—比如銀行。更進一步地說,像智能合約這種工具可以讓很多銀行業內繁瑣的流程自動完成,從合規到理賠處理,再到根據遺囑分配財產。

    目前全球銀行業的總資產規模近134萬億美元。銀行的主要業務包括支付,貸款以及創造信用功能。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信任,去中介化的技術,其具備顛覆上述業務的潛力,包括:

    1.  支付區塊鏈技術不再需要依靠中介機構許可才能促成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區塊鏈可以以比銀行更低的費用快速地促成支付交易。

    2.  清算和結算體系: 區塊鏈技術和分布式賬本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可以推動金融機構之間的實時交易。

    3.  融資通過ICO(初始代幣發售)形式區塊鏈企業可以很快獲得融資,區塊鏈技術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加密經濟融資模式,不再需要傳統金融資本介入。

    4.  證券將傳統的證券如股票,債券和另類資產代幣化,區塊鏈正在顛覆資本市場的傳統結構。

    5.  貸款和信用區塊鏈使得信貸產業中不再需要守門人的角色,區塊鏈可以讓借錢更安全,而且利息更低。


    1. 支付

    今天,數萬億美元資金經由落后的體系在全世界流轉,交易過程緩慢并且費用較高。

    如果你在舊金山工作,并且想把一部分工資匯到倫敦的家里,你不得不繳納25美元的固定費用,并且額外收費可能會達到匯款金額的7.68%。你賬戶的所在行會收取一部分費用,接收行也會收取一部分費用,而且你還要負擔一部分隱性的外匯兌換費用。你家賬戶所在的銀行可能在一周后才會收到匯款。

    匯款一般的成本平均要達到7.68%,包括和匯款相關的每筆交易費用,像銀行手續費或隱性的外匯兌換費用。銀行加快整個匯款流程,。。。。跨境交易,從支付到信用證業務在2016年創造了全球40%的支付交易收入。

     

    桑坦德銀行內部的文件顯示其收入來自跨境轉賬的比例,以及區塊鏈顛覆帶來的風險。2016年桑坦德銀行收入中近10%來自跨境轉賬。

    通過以更安全,費用更低的方式完成點對點之間的資金轉移—不需要中介機構的存在,區塊鏈正在顛覆這個體系。因為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類加密數字貨幣是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公開賬本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轉出資金,接收資金,這種方式不再需要可信第三方機構來核實交易。

    通過這種方式,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獲得快速,低廉的跨境支付服務。

    比特幣交易要完成結算大概需要30分鐘,在極端情況下可能需要16小時。這依然不完美,但是這同銀行轉賬平均需要3天的處理時間相比已經有很大的進步。

    2014年夏天到2018年,每天確認的比特幣交易筆數增長了8倍從5萬筆增加到超過40萬筆。

    同時,由于交易費還比較高,所以開發人員在為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類加密數字貨幣開發費用較低的解決方案方面都比較積極。其他加密數字貨幣,像比特幣現金(BCC)的交易費用已經很低了。目前,比特幣現金的交易費用大約是每筆交易20美分。

    一家名為TenX的公司正在以較為不同的方式來完成支付過程。該公司開發了一種可以綁定貸記卡的錢包,可以讓用戶在任何地方很容易地用加密數字貨幣進行支付。該公司正在打造一個分布式網絡推動各種不同加密數字貨幣之間的交易,并且正致力于將其網絡和物理卡片兼容。

    盡管從支付角度講,加密數字貨幣要完全代幣法幣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過去幾年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類加密數字貨幣的交易規模已經呈現出指數級增加。比特幣的交易規模在2016年增長了118%,雖然其中很多是投機性交易(而不是點對點支付交易)。

    今天在發展中國家,區塊鏈有希望讓全世界的數十億人享受金融服務。其中一個例子就是BitPesa,一家在肯尼亞,尼日利亞和烏干達利用區塊鏈技術完成B2B支付的區塊鏈公司。BitPesa每月處理的交易金額為1000萬美元。相比肯尼亞平均每筆跨境支付收取高達9.2%的手續費,BitPesa能夠利用區塊鏈技術將費用降到3%

    過去幾年, BitPay, 一家專門處理比特幣支付的企業,交易支付金額大幅增加。

    另一個例子是 BitPay, 一家比特幣支付服務供應商,可以幫助商戶接受比特幣支付,并存儲比特幣。BitPay在過去幾年的支付處理規模已經增長了328%,每個月商戶接收的交易金額約為1.1億美元。相比信用卡交易2%-3%的手續費,BitPay每筆交易收費1%

    2. 清算和結算系統

    如上所述,平均每家銀行要完成資金轉賬的結算要三天時間,這和我們現在的金融基礎設施運作模式有很大關系。

    這不僅僅對于消費者來說是痛點。對于銀行來說將資金在全球調度也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今天,一個簡單的銀行轉賬業務—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在資金最終到達目標賬戶前必須要經過一套復雜的中介系統流轉,從代理行到托管行。

    如果你想從意大利的UnicaCreditBanca銀行賬戶將資金轉到美國富國銀行賬戶,整個資金轉賬過程會經過全球銀行間金融通信聯盟(SWIFT),該組織每天為全球10000家金融機構發送2400萬條通信信息。

    因為UnicaCredit Banka和富國銀行沒有建立直接的金融業務聯系,所以他們兩家銀行必須在SWIFT網絡中尋找已經和兩家銀行建立業務聯系并且能夠完成結算業務的代理銀行,當然代理銀行要從中收取一定費用。每家代理銀行都會維護不同的賬本,從資金轉賬行到資金接收銀行,這意味著在最后那一天這些不同的賬本必須要進行對賬。

    中心化的SWIFT協議實際上并不發送資金,其只是簡單地發出支付指令。實際的資金是通過中介系統處理的。每個中介都會在交易環節中收取額外的費用,并且有可能會導致潛在的轉賬失敗—B2B中有60%的支付業務需要人工介入,每個都需要15-20分鐘。

    區塊鏈作為交易的去中心化“賬本”,能夠徹底顛覆這種模式。不需要使用SWIFT網絡和每家金融機構的賬本進行對賬,銀行間區塊鏈可以跟蹤所有公開透明的交易。這意味著交易不再需要托管行和代理行構成的網絡,可以直接在區塊鏈上完成結算。這會有助于降低維護一個全球性的代理行網絡所需要的高昂成本。

    銀行預測認為區塊鏈創新可以為清算和結算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從而能夠為金融業減少高達200億美元的成本。

    瑞波,一家企業級區塊鏈服務供應商,是嘗試顛覆SWIFT網絡的玩家中最知名的。這家公司非常有名是因為其網絡上的加密數字貨幣XRP,有別于瑞波的銀行業務產品。

    SWIFT的通信是單向的,就像emails,這意味著只有各方已經審核過交易內容后交易才能得到結算。瑞波的xCurrent產品通過直接融合銀行的賬本,可以為銀行提供快速,雙向的通信協議,可以實時通信和結算。瑞波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家客戶測試其區塊鏈網絡。


    Source: Ripple

    R3是另一個為銀行提供服務的企業區塊鏈供應商,并且其目標是要成為“金融市場上全新的操作系統”。R3從眾多大型銀行財團像美銀美林和HSBC等那里募集了1.07億美元。此外,由于R3以前的成員像高盛試圖想在R3中擁有更多的控制權,導致有些原來的核心成員退出了R3

    盡管像瑞波和R3這類機構威脅要顛覆金融生態體系中的某些業務—像SWIFT或托管銀行—但他們也和傳統銀行合作提高銀行業的效率。瑞波和R3可以將金融機構連接在同一個賬本上,進而提高交易效率,從而探索在小范圍內將現有體系實現去中心化,而不是通開發公有鏈的形式。

    但是區塊鏈可以做得更多,不僅僅是提高現有系統的效率。區塊鏈正在創造全新的金融業務模式。融資領域可能是這方面最好的例子。

    3. 融資

    通過風險資本募集資金程序很繁瑣。創業者們坐下來和投資機構進行無數次的談判,并且要在股權和估值方面進行談判,就是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融資。

    在區塊鏈上,你不需要一個平臺才能融資。你不需要風險資本家。你不需要談判。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從任何人手里募集資金,任何人都可以投資他們覺得有價值的項目。用Naval Ravikant(投資優步獲得1000倍回報)的話說,區塊鏈是“公開的,分布式的,并且流動性很好。”

    在區塊鏈上,融資是通過ICO(初始代幣發售)的形式進行的。ICO可以看成是區塊鏈版本的IPO。區塊鏈項目銷售代幣,換取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種加密數字貨幣。代幣的價值—至少在理論上—和未來項目成功與否直接相關。投資者投資代幣就是對區塊鏈網絡的價值非常看好。通過ICO,區塊鏈企業可以直接將代幣銷售給公眾,不經過傳統的融資過程。

    2017年,全球通過ICO募集的資金達到56億美元。

    2017ICO大爆發,2017年上半年融資就接近11.3億美元。

    區塊鏈公司通關過ICO形式融資有很多好處。

    首先,ICO是全球化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可以讓公司得到大量投資者的支持。你不再局限于高凈值個人,機構和其他政府認定的合格投資人。

    第二,ICO讓公司可以很快獲得流動性。你將代幣售出的那一刻,代幣就在24小時的全球市場上獲得定價。相比之下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創業企業要在10年后才可以。正如Earn公司CEO Balaji Srinivasan所說,“獲得流動性一個是要10年,一個是10分鐘,這中間在時間上差了50萬倍。

    我們已經看到ICO對融資市場產生的影響。20173季度,ICO的平均融資規模達到130萬美元,接近高科技企業天使輪和種子輪企業融資規模140萬美元。

    風險資本也注意到了這個趨勢,像紅杉, Andreessen Horowitz, 以及Union Square Ventures這類VC機構多直接投資ICO項目,同時也會投資加密貨幣對沖基金。David Pakman, Venrock的一位合伙人說,“毫無疑問,加密數字貨幣會顛覆風險投資業務。并且我希望如此。萬物民主是處于發展初期的區塊鏈技術讓我最興奮的。”

    隨著ICO融資模式的爆發,我們同時看到IPO市場的萎縮,從1996年的73222017年的3671.2016年,美國公開上市融資募集的資金總額達到了185億美元,2014年則為744億美元。但投資銀行家們收取的上市費用仍然在3.5%-7%之間。隨著私人資本越來越容易募集,以及像ICO這種另類模式的出現,我們可以預計投資銀行這種高利潤的市場會進一步萎縮。

    2017年在美國通過ICO募集的資金規模已經超過美國IPO融資規模的6%。低利率和高估值已經使得私募融資比通過公開市場融資對很多創業企業來說更有吸引力。

    盡管大部分ICO項目主要是沒有獲得收入的區塊鏈公司發起的,但是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技術型企業正在參與到去中心化的體系中。Telegram,一個通訊應用,最近宣布其計劃通過ICO融資20億美元。Telegram提供免費服務,用戶數量很多,但是缺乏收入導致其在公開市場上不可能成功。ICO背后的想法

    如果,正像區塊鏈支持者們所預測的,下一個臉譜,谷歌和亞馬遜是在區塊鏈協議上搭建起來的,并且發行了ICO,那么就會直接蠶食投資銀行的利潤。

    在這個領域已經出現了幾家有潛力的區塊鏈企業。CoinList開始和Protocol Labs AngelList進行合作,這類公司可以幫助區塊鏈企業完成法律架構,促進ICO合規,從而將數字資產推向主流。CoinList已經幫助區塊鏈公司通過ICO募集了超過8.5億美元資金。

    CoinList上對Filecoin的需求太大,以至于上線后一小時內其服務器就過載了。Filecoin最終通過ICO募集2.5億美元。

    該公司已經開發出一套銀行級別的合規程序,區塊鏈企業可以通過簡化的API就可以使用,可以幫助項目確保從盡職調查到投資者認證等事宜。盡管CoinList的平臺是為區塊鏈項目設計的,但是其圍繞融資環節重點減少法律監管方面的負擔已經在公開市場上有所反映。現在的投資銀行已經測試自動化技術,幫助企業減少IPO所需要的大量工作和時間。

    CoinList僅僅是開始。一大批圍繞全新的ICO生態體系的企業開始出現,從Waves,一家存儲,管理和發行數字資產的平臺,到Republic.co的加密資產項目,其目標是幫助人們甚至可以用10美元就能投資于ICO

    盡管大多數ICO項目還沒有獲得收入,但是他們有潛力走得更遠,并且ICO也可能會成為傳統融資模式的替代模式。

    我們仍然處于區塊鏈發展的初期,而且很可能處于泡沫之中。毫無疑問大多數區塊鏈項目會失敗。但是他們都在為取代傳統銀行而在不懈努力。這還不僅僅局限在公司融資領域,而且也在證券領域。

    4. 證券

    要買進或賣出像股票,債券和商品這類資產,你需要能夠知道誰擁有哪類資產。今天金融市場已經形成了一條券商,交易所,中央證券托管機構,清算所和托管銀行構成的復雜鏈條。這些不同的主體都是在以紙質憑證這種過時的系統上開展業務的。

    你想買一股蘋果股票,你需要通過股票交易所下單,然后股票交易所將你和賣方進行匹配。在以前,這意味著為了要獲得股票所有權的證明你需要向交易所繳納一定的費用。

    當我們通過電子方式執行這種交易時,這就變得更復雜了。我們并不想每天都處理資產管理事宜—就像交易憑證,記賬或管理分紅這種事情。所以我們將股票委托給托管銀行進行保管。因為買方和賣方并不會選擇同一個托管銀行,所以托管機構本身就需要依靠一個可信的第三方機構來負責所有的紙質憑證。

    在交易所下一個交易指令的結算和清算會涉及到很多中介機構

    在實際操作中,這一位當你買進或賣出一種資產時,訂單會在整個第三方網絡中流轉。所有權的轉移會比較復雜,因為每一個主體都要有一份記錄真實交易細節的獨立賬本。

    這套系統不僅效率不高,而且也不準確。證券交易要13天才能結算,因為每個主體的賬本都要進行更新,并且在每天都要進行對賬。由于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機構,交易經常必須由人工確認。每一方都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區塊鏈技術可以創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獨一無二的數字資產數據庫,從而有潛力變革金融市場。有了分布式賬本,就可能通過加密代幣轉移資產的所有權。盡管比特幣和以太坊已經用其純數字資產實現了一點,但是新創的區塊鏈企業正在致力于通過各種方式將現實世界中的資產代幣化,從股票到房地產再到黃金。

    區塊鏈技術的顛覆性潛力巨大。美國前四大托管銀行—State Street, BNY Mellon, Citi, and JP Morgan—每家都托管了超過15萬億美元的資產。盡管托管費用很低不到0.02%,但是來自資產本身的利潤也很可觀。應用區塊鏈,代幣化的證券就可以淘汰中介機構像托管銀行,降低資產交易費用。

    美國前四大托管銀行托管資產規模超過15萬億美元

    并且,通過智能合約,代幣化的證券可以作為可編程證券—通過幾行代碼就可以支付股票分紅或者實施股票回購。最終,將現實世界中的資產搬到區塊鏈上就會開啟一個全球性的市場。

    Polymath是一家區塊鏈企業,其希望可以將數萬億美元的金融證券搬到區塊鏈上。Polymath正在開發一個市場交易平臺可以幫助人們發行證券型代幣,開發治理機制幫助這些新發行的代幣滿足監管要求。目前為止,Polymath宣布已經和SPiCE VC, Corl, 以及Ethereum Capital合作在其平臺上發行證券代幣。

    Polymath的幻燈片預計證券型代幣的市場到2020年會達到10萬億美元。

    同時,金融機構本身并沒有觀望。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宣布將利用Digital Asset Holdings開發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取代記賬,清算和結算系統。

    去年6月,Chain,一家企業級區塊鏈公司通過兼容成功完成了納斯達克和花旗集團銀行基礎設施之間的實時交易。同時,Overstock公司的CEO正在推出一個名為tZero的交易平臺,其向開發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暗池或私人交易所,目標是那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的證券。

    盡管代幣資產是區塊鏈應用場景最有前景的,但是最大的障礙在于監管。現在仍然不清楚在區塊鏈上的所有權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同時代幣目前在法律層面也沒有清晰的界定。監管和立法指引是這些新興的項目成功的關鍵。

    消費者,金融機構和區塊鏈的世界正在逐漸融合。另一個融合的領域將會完全顛覆今天的金融模式,那就是貸款—現在還沒有被顛覆的領域。

    5. 貸款和信用

    傳統的銀行和貸款機構基于不準確以及不安全的信用報告發放貸款。

    當你填寫一份申請表格申請銀行貸款時,銀行必須評估你不還錢的風險。他們會看很多因素像你的信用評分,債務收入比,以及住房所有情況。為了得到這些信息,他們必須從全國三家主要的信用機構獲得你的信用報告:Experian, TransUnion, Equifax。根據這些信息,銀行會對違約風險進行定價,會對貸款收費,確定貸款利息。

    美國五家最大的銀行控制3.7萬億美元的商業貸款

    這類中心化的系統對消費者懷有敵意。聯邦貿易委員會預計五家美國銀行中的一家在信用評估中存在“潛在的實質性錯誤”,這會對消費者獲得貸款與否帶來負面影響。并且,將這些敏感信息集中在三家機構會導致很多問題。去年Equifax受到黑客攻擊,導致1.43億美國公民信用信息泄露。

    區塊鏈上的另類貸款提供了一個成本又低,效率又高,又安全的個人貸款途徑,而且很多消費者都可以享受。過去的消費記錄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去中心化的記錄,通過加密技術確保數據安全,消費者可以基于其全球化的信用評分申請貸款。

    盡管在貸款領域區塊鏈項目仍處于發展初期,但是圍繞P2P貸款,信用和基礎設施已經又很多有意思的項目出現。


    Bloom希望基于網絡中成功的身份認證后的記錄發放貸款,不需要可信第三方。

    SALT項目是一個專門在區塊鏈上發放貸款的平臺,通過ICO融資4800萬美元。你可以購買SALT成為其網絡中的一員,然后可以將一些加密數字貨幣作為擔保。這可以讓你從平臺上的貸款人那里借錢。按時歸還貸款,你就可以拿回自己的加密貨幣。

    另一個項目EthLend,通過ICO剛募集了1620萬美元。EthLend希望能夠在以太坊上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點對點貸款應用。其運作模式如下:當借款人發出貸款請求時,附有貸款金額,利率和時間規定的智能合約就會創建。借款人將其持有的EthLend代幣作為抵押。如果貸款沒有按時歸還,那么貸款人就獲得代幣作為補償。

    Celius,另一個P2P區塊鏈企業,做法不像時自由市場上的方式。其聯合創始人Alex Mashinsky說:“我們為會員提供一個機會,當他們的錢包里有很多資金時,他們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息,并且當他們在月終資金用完時可以有機會獲得一個低利率的貸款額度。”

    打造一個基于區塊鏈的貸款產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平臺—這還需要開發標準和基礎設施。現在開發還在過程中。Dharma,就是一個債務代幣化的協議。其目標是為開發人員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標準用于開發在線貸款平臺。同時,Bloom還像將信用評估引入區塊鏈領域,并且正在為管理區塊鏈上的身份,風險,和信用評估開發一套協議。

    盡管其中很多項目都是圍繞人們持有的加密數字資產創造貸款流動性,但是他們也在開發相應的基礎設施,推動區塊鏈為貸款行業帶來顛覆。

    超越炒作

    顛覆不會一夜間就發生。區塊鏈技術仍然處于發展初期,實際上很多技術還不完善。加密數字貨幣的堅定支持者們相信區塊鏈會代替銀行。其他人則認為區塊鏈技術是對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補充,可以讓傳統金融基礎設施更高效。有一件事很明確,那就是:區塊鏈會真正地變革銀行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