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幣,正如字面詞語一樣,要理解當中的含義,你需要理解“模式”和“幣”。
中本聰大概做夢都沒想到,
比特幣被“資金盤圈”列為四大發明之一。
盤圈從業者王哥告訴「北緯31度」,與“比特幣”并列的另外三大發明,具體指的是美國人溫安洛創辦的“安利”(公眾如雷貫耳的直銷模式)、俄羅斯人謝爾蓋?馬夫羅季的3M(互助盤)、新加坡華人黃彥清的SMI和其徒弟的MBI(拆分盤)。
比特幣為什么可以“崛起”?在盤圈的人看來,其中一個關鍵節點,正是2015年,3M(互助盤)將比特幣定為可接受的支付方式。
2018年3月,謝爾蓋?馬夫羅季去世時,據稱給后人留下了約14萬個比特幣比特幣,市場甚至一度擔心被砸盤。
“比特幣這種發明,不傳銷是沒有意義的,它是盤圈的東西。”王哥向「北緯31度」表達盤圈的共識。
2017年末,比特幣一路狂奔,大批新人涌入
幣圈,當中就包括盤圈轉入幣圈的人。
盤圈的從業者發現,自己最常遇見的質疑是“傳銷”,然而這并不會讓他們放在心上。“你覺得我是搞傳銷的,我覺得我是搞‘直銷’的。”(兩者的表面差異是國家的直銷牌照)
“模式”這個詞,骨子就寫著“盤圈”的基因,一般稱為推廣營銷模式。在眾多推廣營銷模式中,傳播力度最驚為天人的模式是“傳銷”。
我國自1998年4月21日便宣布全面禁止傳銷《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這并沒有讓傳銷模式停下瘋狂的腳步。
眨眼20多年過去了,“一切向錢看”的觀念根深蒂固,推廣內容徹底讓位于經濟利益,傳銷直至今日仍屢禁不止。
所謂的‘模式’,表現出來的就是兩個形式,‘靜態收益’和‘動態收益’。話糙一些,靜態指的就是,什么都不干,就能拿錢。動態指的就是,瘋狂邀請別人參與,拉人獲利。
2018年涌入幣圈的人,都對
FCoin引領的交易挖礦模式記憶猶新。
幣安CEO趙長鵬發布微博指責挖礦交易所,該模式本質上是資金盤游戲。
瘋狂拉升的平臺幣,持幣者什么都不干可享受快速上漲(靜態收益),邀請人享受好友挖礦獎勵(動態收益)。
但FCoin交易所的傳播開啟“癲狂”狀態的現象擺在眼前,隨后各大交易所紛紛加入“交易挖礦”行列,幣圈成了大型“真香”現場。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幣圈源源不斷地有“新概念”模式被追捧。依舊是熟悉的配方——“靜態+動態”,依舊熟悉的味道——“癲狂傳播”。
早前的Plus
token的錢包類引領的“存幣生息”,后續模仿者一擁而上干了波點錢包、WoToken、Super Token……
近期熾手可熱的VDS引領的“共振模式”,FDS、HDS、ODS系列仿盤應聲而起。
就連因跟Bibox開撕而名氣急升的項目方SKR,都忍不住拉幾萬人
社群搞共振,瘋狂喊起口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