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可能很多朋友會很困惑:對于工業來講,究竟怎樣才能在庫存成本和交貨速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呢?如何一方面保持低水平的倉儲成本,另一方面又能通過理想的交貨速度來維持住一部分用戶的忠誠度,最終使得企業的利潤達到最大化呢?
答案可能就在我們今天的主角——區塊鏈上。
首先,我們來看庫存成本方面,應該說,在這方面,我們還是要盡量向以銷定產的模式傾斜,也就是采用一定的管理技巧。具體而言,就是供需緊張的原材料可以多存儲一些,供需平衡的原材料則可以少存儲一些,而供需寬松的則盡量實現零存儲。
其次,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要問題——交貨周期。
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離散型領域的交貨周期那么長,這些時間都損耗在哪兒了?
不客氣的說,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損耗在了企業的交涉上,比如說合同的簽訂,貨物的運輸和驗收等。假如說終端的客戶下了一個單,結果等這個訂單傳到隔了好幾個環節的最上游時,已經過去了好長一段時間,而等到上游的產品最終反饋到終端客戶那里時,又是好長一段時間。(這里的“時間長”是相對于流程型工業而言)

看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了:“離散型工業的企業都是這樣,大家都差不多,那又能怎樣啊?”
呵呵,您可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用戶對于某件商品的熱度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比如說某個某個電影道具,你要是幾天不能給人家拿出來貨,人家就再也沒興趣要了,你們工業企業彼此之間確實是沒有拉開差距,但你們共同的市場都小了,整個一個多輸局面。
很明顯,在目前熱點轉移高速異常,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當下,這種以人為媒介的傳統工業生產模式,已經沒有辦法對人們快速變化的需求做出及時的反應了。
那我們要怎么辦呢?答案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具體來說,就是要把以人為媒介的傳統工業生產模式,轉化為以機器為媒介的新型工業生產模式,而這種新型的工業生產模式,我們可以叫它智能生產網絡。
那么,智能生產網絡具體是什么樣呢?通俗的說,就是用智能合約去驅動工業供應鏈上的各個參與利益主體。舉個例子:假如用戶在網上訂了一百套校服,那么在客戶按下“下單”按鈕的同時,校服供應鏈上的所有廠家,包括做拉鏈,做布料,做紐扣的企業生產線全都會自動啟動。各個企業之間,再也不需要去進行合同的簽訂等人工商業活動,而整個產品的生產周期,也就變成了產品的制造周期+物流時間。在這種智能合約的加速下,離散型工業的產品交貨時間大幅縮短,從而達到了兼顧庫存成本和交貨周期的目的。

有些朋友看到這里會問了:區塊鏈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又是什么作用呢?
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在我剛才提到的這由智能合約組織起來的“智能生產網絡”中,為了盡可能的縮短產品的交貨周期,各方之間都應該是高度互信的,這樣的話才不會在產品的交貨與驗貨上消耗太多的時間。簡單的說,就是信任成本應該降到最低。
但是,對于彼此之間比較陌生的企業來說,要快速的建立信任關系似乎很難,尤其是對于傳統的工業企業來說,很多的合作伙伴,都是建立在多年的合作基礎之上的,猛一下要讓他們跟陌生的企業進行合作,對其來說,可能有一點不放心。
而區塊鏈,它所起到的就是打消這些企業顧慮的作用——在這個智能生產網絡上進行生產的每個節點企業,他們的供應生產情況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這樣的話,即便是出現了什么問題,人們也可以順藤摸瓜,通過區塊鏈瀏覽器,盡快的找到出現問題的源頭,從而盡可能地縮小糾紛和交流的成本。考慮到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因此,它與這種智能生產制造網絡的結合,我們可以稱之為分布式智能生產網絡(Distributed intelligent production network),簡稱dipnet。

而這,就是筆者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工業與區塊鏈比較核心的一個結合點——通過分布式智能生產網絡,我們可以在工業的庫存成本和交貨周期之間,找到一個相對合適的平衡點。
事實上,考慮到工業有非常多的細分行業,而區塊鏈本身也是分好幾層的,因此工業領域與區塊鏈之間,還有很多可以結合之處,至于具體的結合點在哪,希望各位社區朋友們可以可以積極的去尋找,同時向工業區塊鏈社區踴躍投稿,此外,筆者也希望各工業垂直領域的朋友們,去創建“區塊鏈+自己所在行業”的公眾號,并且加入我們的工業區塊鏈(dipnet)生態,從而獲得成為社區理事,一起站在時代前沿尋找財富機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