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
比特幣的價值屬性以及比較它們與其他儲值資產之前,首先要先解決“價值存儲”意味著此類資產的價值永久穩定的常見誤解。因為從上面列出的其他價值資產存儲來看,情況顯然不是這樣。
例如,從2011年至2015年,黃金損失超過其價值的50%;從2006年至2009年,舊金山房地產價格下跌超過50%(根據標普/凱斯-席勒價格指數);雖然藝術品和收藏品市場更難被衡量和指數化,但即使是最有利的指數也突顯出明顯的波動性。
事實上,短期波動似乎是儲值資產的標志,而不是針對這些資產的黑標記。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們上面提到的屬性引起的。對于非常稀缺的物品,相對于靜態的供應再加上需求的波動可能會導致價格大幅波動。在2008年
金融危機的陣痛中,黃金的大幅升值就是無彈性供給效應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由于比特幣前所未有的稀缺性,這種效應在比特幣中得到了獨特的放大。如上所述,其他資產是稀缺的,但即使是最稀缺的資產,如黃金,每年的供給量仍在增加,尤其是當價格上漲時,以前開采無利可圖的黃金也變得有利可圖。相比之下,比特幣表現出絕對的稀缺性:供給上是真正有限的,數學限制是只能創造2100萬個比特幣。由于供給缺乏彈性,所以比特幣的價格自然會出現更大的波動。
最后,市場增長預計會出現波動。流動性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接觸這一類型的新資產而增加,并且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推動市場。在早期階段,較小的投資可能會導致價格大幅波動。然而,隨著市場在過去十年中逐漸成熟,波動性隨著市場的深化而逐漸降低。今天,比特幣市場已經可以吸收大量賣單,而價格卻不會出現非常瘋狂的下跌。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我們有可能會過早地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投機資產而非儲值資產。因為隨著開采率的增加,比特幣的波動性也會間歇性增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