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9175
    • 0
    • 分享到

    北極斷崖式融冰,全球地震頻發:人類,正在自我走向毀滅…

    2019-7-1 20:23

    來源: hualong2088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流浪地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木棉說     



     

    16日,有媒體報道,受溫室氣體影響,一場“不同尋常的融冰”正在悄然發生,“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一日內冰雪融化20億噸”。

     

     

    今年北極融冰遠遠打破以往記錄,呈斷崖式融冰。

     

     

    20億噸是什么概念?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曾對10億噸冰給出一個類比:


    “如果你將整個華盛頓國家廣場用冰雪覆蓋,高度達到華盛頓紀念碑(高約169米)的4倍,那么這就是10億噸冰雪的體量。”        

     

    南北極的冰川一直作為地球的空調的存在,格陵蘭島的冰川消融,使大量淡水進入海洋,影響洋流的路徑,進而影響全球氣候,造成不可預料的災難。

     

    世界循環往復,相生相克,地球發生自然災害會越發頻繁。


    5月26日,秘魯8級地震;            

    5月30日,薩爾瓦多6.6級地震;            

    6月15日,新西蘭7.2級地震;            

    6月17日,中國四川5.8級地震;            

    6月20日,瓦努阿圖5.8級地震;            

    6月23日,美國加州5.6級地震;            

    6月24日,印尼7.5級地震;            

    6月25日,澳洲達爾文感受到了7.2級余震。            


               


    以上這些數字,只是這個月全球上百個地震中的小部分。

     

     

    雖然誰也無法將千里之外的冰川融化與接二連三的地震直接聯系在一起,但是卻無法否定千絲萬縷的聯系。

     

    冰川融化的影響確實有一項:引發地震。


    冰川的重量很大,巨大的冰山在地球上施加的壓力有助于控制地殼構造運動。            

    冰川一旦融化,這種壓力解除,使地質有更多的反應和運動空間,釋放出被困壓的能量,而產生了劇烈的地震。
               

     

    當我們對遠處的巨變毫無察覺,近處的災禍就在眼前。


    可人們依然討論著這個明星結婚、那個明星分手,五光十色的信息從眼前流過,新鮮與刺激應接不暇。
     
    最該上熱搜的新聞,卻沒有引起任何水花。

     

    人類是如此短見,如果洪水不淹到自己腳邊,他們是不會真正在乎的。



    在這樣的環境中,北極熊們的生存質量堪憂。


    為了尋找食物,有的北極熊已經游了9天,整整232個小時了,才找到唯一一塊可以讓它喘口氣的浮冰。我們不知道這9天里,它是怎么餓著肚子,游了足足687公里,又在多少次失望后一次次鼓勵自己,最終才能稍稍地休息這么一會兒。


    可我們知道的是,這樣的情況,在它們賴以生存的北極圈,已經成了一種常態。


    這只緊緊抱著孩子,依偎在一塊浮冰上,一動也不敢動的北極熊媽媽,就是它們中的一員。



    為了給孩子填飽肚子,北極熊媽媽帶著孩子出去覓食,可沒想到,眼前汪洋一片,竟連個可以歇腳的地方也沒有。為了找到這塊浮冰,這只熊媽媽帶著寶寶游了將近上千公里,好在,它們運氣很好,終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會兒了。



    可它們是能喘口氣了,更多的北極熊,卻慘死在尋找浮冰的路上,他們的尸檢報告上,大部分的死因都是溺水

    看到這里,不少人都感到不可思議。是啊,按理說北極熊是最擅長游泳的呀,怎么好端端地被淹死了?


    可反過頭來試想一下,當它們為了覓食,游了上百公里都找不到一塊浮冰可以休息片刻時,又累又餓又無家可歸的它們,又能何去何從呢?



    說到這里,有人又要問了:那如果不下水,就好好待在岸上,不就免于一死了嗎?


    是啊,留在岸上,或許暫時會免于溺斃的危險,可長此以往下去,也不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呀。


    下面這只拖著蹣跚的步子,一點一點向前挪動,尋覓食物的北極熊,就是這類北極熊的代表。



    它緩慢地行走著,附近的冰山早已融化,它只能靠翻找垃圾桶尋找食物,暫時維系著自己的生命。



    可這樣苦命的掙扎,又能存活多久呢,它絕望的一頭埋進草地中,無助的眼神,干巴巴的身軀,這還是我們印象里,那個憨態可掬,萌噠噠的北極熊嗎?



    我們不知道,如今奄奄一息的它還能堅持多久,但我們知道的是,像它一樣,在被人類破壞的環境中,艱難求生的生物,還有很多……很多……


    看到這幅圖的時候,你會想到什么?



    一群海象在海水里嬉戲打鬧嗎?


    要是這么想,可就太天真了。這幅畫面的真實背景是:為了奪取為數不多的浮冰,這群海象們,正將后來爬上來的同伴,趕回到海里。


    其中被趕下海的,有只抱著小海象的媽媽。為了給孩子找一片能休息的冰面,它已經抱著孩子游了很久很久。



    可冰面太少了,目所能及的冰面上,都已經趴滿了海象,再也無法承受多余的重量了。



    浮冰上的海象為了保證自己能活下去,只能朝同類發動攻擊,這只海象媽媽還沒來得及帶著孩子爬上冰面,就被一旁的海象趕下了海。



    它絕望,無助,可它又能怎樣,在冰川不斷消融,生存環境惡化的今天,能多活一天,它就會好好護著孩子一天。


    為了一小塊棲息地,它們不惜同類相殘。


     

    如果北極熊的死去你還是無動于衷,那么下面的事情,你還覺得與己無關嗎?

     

    據印度快報道,6月10日在喀拉拉快車上有乘客報告不適,待列車抵達下一站點時,4名年齡在69-80歲間的老人已死亡。

     

    據報道稱,發車后不久車廂就熱得難以忍受,許多人無法呼吸。近日印度高溫,部分區域達50℃。

     


    這并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印度比哈爾邦多個地區15日遭遇熱浪侵襲,導致至少70人死亡,多名患者入院治療。

     

    據悉,印度正在遭遇史上最高溫,很多地方已經打破最高溫記錄,首都新德里的氣溫已達48℃,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氣溫高達51℃。

     

     

    不止印度,入夏以來,全球各地正經歷新一輪的熱浪。


    最新數據,科威特地區已打破全球最高氣溫紀錄,氣溫一度高達63攝氏度。

     

     

    極端炎熱天氣,引發各地山火,還記得去年加州的那場噩夢般的山火嗎,隨著氣候變化,這種山火將越來越頻繁。

     

     

    更可怕的是,全球每升高1℃,空氣中就會增加7%的水分,這就意味著更多的降雨,洪水泛濫將更加頻繁。

     

     

    在2019年開年,全球天氣已“爆表” 多國極端天氣打破歷史紀錄。

    1月起,澳大利亞連續高溫,經歷了史上最熱的1月,悉尼溫度近40攝氏度。澳大利亞發生特大洪水、山火,魚類大量死亡。

     

    而美國此時正經歷破紀錄的極寒天氣。芝加哥風寒指數達到-52,明尼蘇達州則創造全美寒冷新“巔峰”,氣溫低至-38℃,風寒指數-70,突破美國最低紀錄。


    全球反常的氣候也越來越多。


    6月16日,南美五大國大規模停電,有4800萬人受影響。


     

    6月18日,青海玉樹州大部分地區突降大雪,雪厚約15公分。



    今年夏天,洪水、干旱、山火、臺風、地震、夏日冰雹、六月飛雪……什么樣的異常情況都已經出現,然而人類卻不自知,不自省。

     

     

    事實上,自然早就已經開始提醒我們了。

     

    很多人對去年臺風山竹仍有印象,這個被稱為“世紀最強的超級臺風”,風力達到17級。

     

    山竹云系直徑1000公里,1000公里什么概念?武漢到廣州的直線距離不過800公里。

     

     

    每小時釋放的能量是2600多顆原子彈,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人們在這種極端天氣面前真的毫無抵抗力。

     

     

    但臺風過后的畫面,人們卻呆住了,收到了來自山竹的“禮物”——

     

    風停之后,海水退去,地面上留下了大量人類的生活垃圾:泡沫,塑料瓶,橡膠玩具,塑料袋……

     

     

    這些被人類親手丟掉的垃圾,又被臺風原封不動地送回來了。

     

     

    因果循環,皆是報應。

     

    人類每次作惡的行動,都在自然的賬本上留下記號,假以時日,悉數奉還。

     

    而終有一日,會到達人類難以承受的地步。

     

    自然的報復歷歷在目,人類還能事不關己,繼續掩耳盜鈴下去,真正的災難就真的不遠了。


     

    《了不起的挑戰》就曾做過一個實驗。

     

    導演設置了一個場景,樓上是氣候寒冷的極地,樓下是氣候炎熱的地帶,樓下的人沒有節制瘋狂用電。

     

    樓上的人看著冰塊融化急得跳腳,但是樓下的人依然事不關己,最后融化的水淹到樓下,人們這才知道大禍臨頭。

     

    人類真的只有到無可挽回的時候才能有所醒悟嗎?

     

    記錄片《不可忽視的真相》里有一句話:

     

    人類是唯一明知道自己這樣下去會毀滅所有,但仍然選擇繼續如此的生物了。覺得災難不在眼前而無關自己,心存僥幸地覺得科學家能幫我們解決。        

     

    但我們不知道那場最終的大災難,其實是人類為自己掘好的墳墓。

     

    千萬別等真正的末日來臨之后,我們才意識到,曾經我們明明有機會拯救自己。

     

    至少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保護環境,你可以從這些小事做起:


    1. 注意隨手關燈,并使用高效節能燈泡;            

    2. 少用一次性制品 ,包括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簽字筆等;            

    3. 搭乘公共交通系統,減少燃料廢氣的排放;            

    4. 購物時自備購物袋或重復使用塑料袋購物;            

    5. 吃應季的蔬菜水果,吃有機的天然食物;            

    ……            


    人類需要真正做出行動,趁現在一切還來得及!

    許多年后,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么?我會說:我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污合流。

    ——這句話,據說是柴靜說的,無從考證,但說得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