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正在廣泛的影響金融市場,金融科技 1.0 市場場景的革命,就是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將應用場景從線下搬到線上,通過互聯網上發生的場景構建金融科技 1.0 的范疇。
而以開放銀行為代表的金融科技 2.0 正在進行中。歐洲開放銀行政策是的銀行改變以產品為中心的的傳統,面向以客戶為中心。通過開放銀行 API,銀行將自身支付、數據、風險管理和定價傳遞出去,是的一般金融機構也可以使用銀行 API,應用與自身的業務場景上,這是銀行變革為主導的金融科技 2.0 場景。
即將發生的是金融科技 3.0,是對金融基礎設施的重構。
這場重構將是以
區塊鏈為基礎的金融基礎架構為趨勢,區塊鏈的技術在 2019 年將進入跨鏈為代表的的 3.0 階段,公鏈的性能開始逐漸成熟,多條高性能公鏈將齊頭并進。
和金融科技 2.0 的開放銀行相比,以開放金融為代表的金融科技 3.0 的范疇更大,DeFi 就是開放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間最重要的問題,是建立區塊鏈的實際應用場景,即我們提到的第一大要素。金融的本質仍然是提供服務,服務的場景急缺是主要問題,這就是為什么目前 DeFi的用戶這么少,因為除了資產增值的想法外,找不到任何金融可以發揮作用的場景。
去中心化金融的漸進,將從完全中心化的金融,進入到使用
區塊鏈技術的金融設施,在最后到完全去中心化金融部分。第二個階段主要針對目前中心化金融的問題,如匯款系統的低效率、對長尾客戶的覆蓋弱、對交易結算的成本高,都會有大批金融企業去嘗試。從行業角度看,金融企業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嘗試是非常積極的,尤其在跨境匯款、
供應鏈金融等領域,采用
聯盟鏈和許可區塊鏈的技術。所以完全去中心化的金融形態以及和第二階段的競爭,才是未來需要考慮的。
未來的 DeFi 的完善需要我們提到的三個要素。一是從資產端的角度,使數字資產要在真實構建的應用場景下獲得應用,那將成為 utility
token 的發揮空間。二是從技術架構搭建的角度,完善 DeFi 的使用場設施,讓真正的機構投資者可以進入。三是金融的角度,完善 DeFi 產品的價格機制,使 DeFi 真正發揮風險管理的作用。
目前一批具有真實業務場景的大型公司開始利用區塊鏈構建應用,如 Facebook 的 C 端模式 Libra,JPMorgan 的 B 端模式 JPM Coin 等。未來是否這些應用可以和 DeFi 對接或他們本身就會成為 DeFi 的一部分。使得基于區塊鏈 3.0 的公鏈的應用場景,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具備了這些要素,DeFi 才有可能成為在未來實現真正的繁榮。
撰文:HashKey Capital 研究團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