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假設一個場景。
老王有意以100萬RMB向老張買老張家位于區塊鏈村的大別墅,老王表示一定在十天內全額付款。老張提前把房子的密碼鎖上傳到區塊鏈服務器上,在約定的十天里,服務器會不斷核查老王是否已經把100萬RMB存放到約定的錢包里。
一旦發現老王的錢包里有確實存在的100萬,服務器將會自動將老王的錢轉給老張的錢,同一時間更改老張別墅的密鑰只對老王開放,并且自動完成區塊鏈村大別墅的產權登記變更手續。
這種通過程序自動執行的工具,被稱作智能合約。

比特幣核心(Bitcoin Core)的開發者Peter Todd于2014年12月在其推特上寫到:“對智能合約討論的結論是:沒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除非有神諭來告知我們。” 現狀依然如此,在智能合約的法律性質上依舊是一團迷霧。
被稱作區塊鏈2.0的智能合約,實際上比1.0的比特幣的提出早了二十年。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Nick Szabo(計算機科學和法律學者)就已經設想了這一概念,但局限于技術發展未能落地。他提出,“智能合約是一系列以數字形式指定的承諾,包括各方履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這一概念聽來有點晦澀,讓我們再次通過場景化說明。以自動售貨機為例,當用戶提供一定的輸入值(1.5美元)時,由于機器已進行了物理設定,自動售貨機會直接將產品交給用戶。Szabo認為,可以使用計算機代碼代替機械設備來完成更為復雜的交易。簡而言之,理想的智能合約是一種去三方的、具有自動執行功能的基于數字程序的工具。
Szabo的設想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有了現實可行的路徑。合約的執行需要依靠法定強制性的背書提供信任,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則提供了一個完美解決信任問題的機制。在老張賣房的過程中,由于沒有中介,將不會存在人工成本,一切都將自動執行。
智能合約的特性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區塊鏈技術的創新。首先,智能合約采用代碼語言,其次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完成的自動執行功能。
由于區塊鏈交易是可編程和自我執行的,因此各方可以使用智能合約來設計自動執行的合同關系,而無需額外的監控或執行成本。當代碼中描述的某些條件得到滿足時,將自動觸發代碼中定義的特定操作。
問題在于,這種代碼合約很可能面臨名不副實的法律處境。一份現實簽訂的合約之下,雙方由于具有法定背書,可以獲得基于合約關系的一系列保障。
而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思路以及代碼的不可撤銷性,隱含著事后保障的缺失。若能在法律上獲得承認,無疑能進一步推動智能合約的廣泛應用。但是,雖被稱為“合約”,智能合約要嵌入合同法的框架,從目前看來并非易事。


(△現存分歧)
比對《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智能合約的以上兩大特征導致其與傳統合約在要件上存在多個難以重合之處,具體來看可歸納如下:
困境一
代碼環境→合約語言&合意存疑&條款限制
舉例來說,一份書面的購房合同可能包含付款約定、房屋情況等一系列條款,而簡單來看智能合約就是把協議編寫成代碼放到網絡中執行。
盡管《合同法》允許當事人自由選擇合同語言,但代碼是否可被認定為“語言”就存在極大分歧意見。作為普通群眾的老王和老張,并不能通過閱讀代碼來審閱這份智能合同,這首先就對合約的法律效力提出了質疑。
此外,從自然語言到代碼語言的不對應也是一大難題,也就是說,智能合約無法完全表達當事人的合意。代碼對于設定“誠信義務”這一類條款似乎毫無辦法。
困境二
自動執行→不可撤銷&義務缺失
傳統合約理論認為,合約的核心在于“義務”(obligation),雙方簽訂合同的目的在于創設相應的權利和義務,任何一方的不履行將導致違約,這是最基本的邏輯。自動售賣機這種半自動化情況下,交易可以通過如拔掉電源等外部方式停止。
但在智能合約中,系統收到指令開始執行后無法被人為停止。由于交易的自動執行,實際上不存在需要由交易雙方“履行”一說。在老王和老張的買賣行為里,雙方均不需“遵守”約定,亦無反悔的可能性。
困境三
確定性問題
合約的確定性是其具備法律效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實操層面來看,智能合約的確定性同時也隱含著“安全性”這一重要任務。代碼的不可篡改避免了交易后續協商更改的可能性從而降低了成本,但同時需要保證不存在任何漏洞,這提出了極高的技術要求。
所導致的進一步的問題是,去中心化的情況下,因代碼漏洞導致的損害由誰負責?IC3聯合主任Ari Juels,提出,可以通過bug獎勵發現代碼的不準確問題,但高昂的試錯成本也將成為智能合約應用的絆腳石。
這些缺陷可能限制智能合約僅能在簡單穩定的重復應用場景下運作。從目前的合同法體系來看,傳統合約覆蓋范圍遠高于智能合約,在法律要件上也更為復雜。
但通過法律解釋以及專業人士的合作,上述幾大認定過程中的困境也并非不可消除。對于投資者來說,若能實現對智能合約的法定合約性質認可,類似的虛擬貨幣交易也將更為安全。
納入合同概念意味著對智能合約進行進一步法律監管的可行性,面對“代碼即法律”的強勢來襲,是選擇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還是讓法律世界觸礁代碼世界,這實際上是智能合約與區塊鏈等技術后續發展中面臨的“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