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挖礦“隱藏”的經濟學原理,礦圈收益震撼揭秘
2018-3-29 09:03
來源:
iwalianwang
幣價的跌宕起伏,讓投資者心神不寧;各國對比特幣的態度,讓投資者喜憂參半;買幣還是賣幣,深耕還是抽身,一直縈繞在投資者的心間。行業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買幣不如挖幣。由于比特幣價值的不確定性,直接導致我們不清楚投資數字貨幣后,到底是賠還是賺。所以挖幣成為了獲取比特幣最為靠譜和盈利最高的方式。
比特幣作為一個帶有實驗性質的虛擬貨幣,在設計之初就被其發明人“中本聰”(互聯網賬號名,其真實身份未知)賦予了一些反經濟學的理念,試圖顛覆傳統受管制的金融體系。比特幣的顛覆之處在于:
(1) 比特幣是一種通縮的貨幣,總量有限,發行次序以及時間點已知。前4年總額將產生10,500,000BTC,每隔4年產出數額減半,在第4年至第8年會產生 5,250,000BTC,第8至12年則只有 2,625,000BTC,如此類推。到最后,總共產生的比特幣數量為接近21,000,000BTC。
(2)比特幣去除央行這樣的中心監管節點,擁有一個全球分布式賬本,每一個參與賬戶都能查詢自創世以來發生的所有交易細節,來保障任意賬戶內的一筆錢不會被花銷兩次。該賬本無法被更改,因此整個網絡都能對交易進行監管。
當對一個特定的交易進行簽名時會獲得一個區塊,進而得到獎勵的比特幣,每個簽名在本質上是一個哈希值,只有符合特定要求的哈希值才被認定有效。
為了得到這樣的特殊哈希值,“挖礦工”只能在交易信息后面附加一個隨機尾數,計算直到獲得滿意的哈希值,逐步將整片區域全部覆蓋最終擊中。因此對于礦機來說,計算的速度越快,越有可能獲得比特幣的獎勵。
在比特幣世界中,礦工通過使用高度專業化的硬件設施運行計算程序,從而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但現有的計算難度下,家用計算機的算力已不能滿足“挖礦”所需。
礦機的核心是其芯片(即集成電路)。2013年初開始使用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是專用集成電路,采用ASIC芯片的比特幣礦機專為比特幣挖礦算法設計,速度很快。
礦場購買挖礦機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消耗電力獲得比特幣,再將比特幣兌現支付資本投入的攤銷,電費以及少量人工工資,最終獲得利潤。由此可以分析出影響礦機盈利的幾個因素:全網算力、比特幣價格、比特幣礦池、電費以及廠房租金。
1.當礦場最新的礦機獲得的收入也無法滿足電費時,所有的礦機都將停止生產。
2.下圖反映了當比特幣的價格上漲時,同一臺礦機挖礦帶來的收入,從圖中可以看到,當比特幣價格上升,收益曲線右移程度較大,可以直觀的反應比特幣價格的上漲對礦機挖礦帶來顯著的影響。
比特幣礦場的運營是一場高風險的經營活動,因為礦工們無法預測全網算力的提升,無法預測比特幣價格的波動,但從理性經紀人的假說考慮,投資礦場的人會根據獲得區塊的概率、礦機的產出、運營成本、每臺礦機壽命內的收益、全網算力增長和運營利潤的情況去做投資決策。
我們以近50天的全網算力變化估計礦機挖礦收益,使用挖鏈網推出的“工業級礦機”雪豹 A1級比特幣礦機做為評測對象。
??雪豹礦機的售價是53500元,需要的配套設備包括:冷卻、供電、廠房、托管等,保守估計,新增一臺礦機的資本性開支為55000元。
??雪豹礦機的標準功耗是6.2kw,但是這是礦機自身的功耗,實際過程中,電源和冷卻也要大量的耗能,所以我們假設實際功耗與理論功耗的比為1.2,可以算出一臺雪豹礦機的實際功耗為:w=1.2*6.2=7.5kw。
由于未來的全網算力,是由投資者對比特幣價格的預期(而不是幣價本身)決定的,我們認為中短期內比特幣礦機的需求將持續向好。從blockchain.info根據最近50天的算力變化,我們套用線性模型預測算力的增長,假設當前全網算力為 24.54EH,考慮到算力增長后會有一部分老的礦機淘汰,再假設每10分鐘算力增長為0.0006EH,則最后對整個網絡算力增長的建模模型為:
(n 代表從現在開始與未來某個時點之間間隔了 n 個十分鐘)
我們采用控制變量法,計算編制了下表,表示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因素改變對礦機挖礦收益的敏感程度:
通過以上3個假設我們發現,礦機的盈利能力與參數高度敏感,參數波動10%,盈利能力可能波動20%~60%,尤其是貨幣價格,當貨幣價格波動10%時,盈利波動超過70%,對于價格極度敏感,通過這個敏感性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條非常重要的結論:礦機運營是一個高彈性和高波動的行業,幣價的波動對盈利有決定性的影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