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讓信息透明,硬件的價格日益穩定后,軟件的麻煩卻一直未能妥善解決。無論是部分軟件高昂的價格,軟件買回后的閑置,亦或是盜版的猖獗,軟件這一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都還有著諸多可以想象的地方。
軟件結合區塊鏈是改善軟件環境可以想象的方向之一,甚至是最好的方向之一。基于此,連任微軟MVP 8年的劉海峰便帶領團隊研發了STB Chain(STB)。STB是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軟件確權生態應用系統,主要目標是建立軟件開發者確權、授權交易、轉讓、驗證系統,同時可以使企業軟件授權資產化進行再次流通。
耳朵財經采訪了劉海峰,聽他講述關于其本人以及STB發展的一些故事。
劉海峰:STB做的事情是將軟件資產化,主要解決軟件流通中的版權問題。此外,交易時交換軟件的版權,以后還可以演變成交換賬號體系,譬如游戲賬號等都可以在我這里交易,不僅限于軟件版權。
劉海峰:做STB之前,我們曾經做過微軟云,此外我們還做了一個中心化的交易平臺,叫做51aspx(軟積木),現在也仍在做。51aspx是國內微軟.Net學習平臺,通過“分享-下載-獎勵-再分享”的模式使分享者得到自己的既定利益回報也讓下載者進行適當的付出,現在已經有近100萬會員、上萬套軟件。
劉海峰:最早接觸區塊鏈是在2015年,那時我接觸了加密貨幣,同時也接觸到了區塊鏈。
我個人比較愿意研究新東西。此前我們發現在軟件行業盜版比較嚴重,BSA(美國商業軟件聯盟)2016年的調查,境外最好國家正版化為85%左右,中國大陸為21%左右,涉及到的經濟價值單年折合人民幣達600億的規模。且軟件的流通體系也存在問題,比如你買來了軟件,之后你不用了,軟件就浪費了。
而軟件轉讓是個可以讓用戶、廠家都能獲得利潤的事情,并且不違法,此前51aspx的也驗證過這套商業模式是可行的。由于區塊鏈的技術非常適用于這一領域,我們做了STB項目,將軟件資產化,這就是軟資鏈。
劉海峰:STB與51aspx相比,技術方面是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市場方面是更加國際化,原來的51aspx是針對大陸用戶的。
劉海峰:Founder。在業務中我做的更多的是市場、技術探索,以及資源整合等方面。
前不久我還去了硅谷,見了那邊的技術公司。與國內資本驅動型不同,國外更多的是技術驅動。我們將結合硅谷這些公司的技術,微軟的技術,以及現在團隊的技術,做的更好。
劉海峰:有,主要在智能合約上,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除了智能合約外,如今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也并不是很成熟。
另外一個比較隱晦的事情,是如何去權衡幣值與價值的問題。
記者:STB是To B 還是To C,當前的合作伙伴都有誰。
劉海峰:STB目前主要是To B,以后會開放To C。
關于合作伙伴,我們主要的合作伙伴是微軟,也是合作伙伴中大公司的代表。更多的是中小公司,在辦公系統上的合作,51aspx也為STB帶來了許多用戶。
如今我們的技術中也有微軟云的支持,我們的落地發布會也會在微軟那邊舉辦。
此外,我們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 307(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技術委員會)的會員,會參加軟件標準制定。不過是以新加坡代表團的身份,如今STB國內外公司是合作關系。
劉海峰:沒有,我們是全球軟件資產第一鏈。傳統做軟件交易的有,但是用區塊鏈來做這件事的沒有。
劉海峰:第一個,軟件保護是我們擅長的,我們有著積累。這和讓我們去做藝術品之類的是不同的。第二個,各家對行業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真的出現競品,這說明這市場很火熱。這是綜合性的問題,不只是區塊鏈的問題。
劉海峰:主要是51aspx用戶的轉化,以及使用STB的幣值獎勵。
此外,我們的電報群有8萬多人,據我所知,是最大的電報群了。我們的投資者多是價值投資者。
記者:項目之外,關于您個人還有什么可以分享的故事么。
劉海峰:關于我自己主要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做了交易平臺。這件事是從個人愛好做起,代碼的一個交易,一開始是免費。但是隨著需求不斷的增強,就發展成了一個平臺,做成了51aspx。
第二件事是連續8年當選了微軟的MVP。微軟MVP是比爾·蓋茨發起微軟最有價值專家的項目,目前全球共有4000多人,國內有100多人。
此外,我們CTO也是微軟的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