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百慕大金融管理局(BMA)發布了一份關于“虛擬貨幣企業”和首次token發行法律草案的意見征詢書,這項草案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完善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以鼓勵和促進百慕大新興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
智能合約可讓很多不同類型的程序和操作得以自動化進行,而其中最明顯的體現之處是支付環節和付款時的步驟操作。不過智能合約不僅僅可用于貨幣及支付領域,其特點及屬性還可擴展至其他商業和組織活動中。由智能合約聯盟支持下編寫的數字商務商會白皮書顯示,金融領域
區塊鏈,今年的大熱門。物流,一個傳統的行業。一直以來,區塊鏈+物流,被不少人認為是最容易讓區塊鏈技術真正落地的模式之一。 5月10日,重慶首個物流互聯網平臺沙師弟與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就引進區塊鏈技術達成合作。區塊鏈+物流在重慶實現落地。
自去年11月份國家電網提交一項名為“關于區塊鏈的電力交易管控方法及裝置”的專利申請后,該申請文件于近日正式對外公布。 能源+區塊鏈現象普遍 國家電網區塊鏈專利文件公布 其實,區塊鏈技術被應用到能源行業的現象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十分普遍。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在探索用區塊鏈技術來推進“能源互聯網”計劃。
在區塊鏈中Token是指“通證”或“代幣”。Token被人們廣泛認識是在以太坊訂立ERC20標準之后,基于標準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發行Token。而Token對于社區而言是一種經濟激勵的工具,Token可以促進社區內生態圈的形成,所以所有區塊鏈項目核心都是設計一套能讓社區良好運轉的Token經濟
區塊鏈,今年的大熱門。物流,一個傳統的行業。一直以來,區塊鏈+物流,被不少人認為是最容易讓區塊鏈技術真正落地的模式之一
日前,日本互聯網巨頭GMO旗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已在其借貸項目中增加對四種加密貨幣的支持,允許客戶將自己的比特幣現金(BCH)、以太幣(ETH)、萊特幣(LTC)和瑞波幣(XRP)借貸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型的數據存儲機制,會有其歷史地位,但卻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金油。能源領域的區塊鏈項目目前來看并不具備太大可行性和必要性,比較可能的應用場景是以聯盟鏈的形式在國家電網和發電廠的交易過程中進行認證和確權
區塊鏈這一全新熱詞近幾年得到了充分發酵,儼然成為眾多企業眼中的全新“驅動器”。尤其是在日本,對區塊鏈技術的接受度非常高,比如Gartner Japan公司4月下旬發布的區塊鏈狀況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超過40%日本公司已在區塊鏈領域開始采取某些舉措。至于牽動全球投資者心
什么是區塊鏈?說起區塊鏈,最早的概念起源于 2008 年,一個日本的學者中本聰發表了一個論文,名字叫《比特幣點對點電子先進系統》。這個論文描述了一個全新的電子先進系統,線上能夠完全基于點對點交易,可以擺脫第三方機構。
區塊鏈1.0的應用場景。區塊鏈專家梅蘭妮·斯沃恩將區塊鏈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1.0、區塊鏈2.0、區塊鏈3.0。區塊鏈的應用從加密貨幣這個起點開始,到“智能合約”加入后形成可編程金融的區塊鏈2.0時代,再到醫療、內容、零售、物聯等一切有“信任痛點”的行業應用,十年磨礪
據官方媒體巴林通訊社報道,巴林交通總局(GDT)將推出全國區塊鏈技術驅動的車輛登記系統,現正在尋找“設計和實施”其新平臺的技術合作伙伴。GDT局長稱此系統將在降低維護關鍵車輛信息的整體成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且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效率更高,并能夠確保對車輛登記生態系統中所有股東高度透明。